第230章 三国:相父,跟着我混如何(27)
作者:昭昭我心   快穿之我为女帝最新章节     
    从牢狱出来后,之玉一心扑在刚刚攻下的夏口城上,待官员任命,安抚百姓等事情做完,时间已过了三天。
    “拜见女公子。 ”
    橘黄的油灯照射在书房中,给书房平添了一分暖意。
    荀彧进来时,一眼便看到严肃着脸的女孩端坐在书桌前翻阅折子。
    听到荀彧的声音,之玉把手中的折子轻轻放下,抬头笑道:“文若先生来了。”
    荀彧淡淡点头,对之玉拱手道:“女公子,那日多谢你。”
    之玉含笑摇头,“先生何须说谢,你与曹相共事一场,如今自是该体面的告个别。”
    荀彧闻言心下感动,对之玉道:“女公子,我此番前来,是想问你几个问题。”
    “先生请说。”
    荀彧从怀中缓缓掏出一份折子,他看折子的目光很复杂,有释然,有不舍,但更多的还是无奈。
    “我的第一问,女公子你是否下定决心争霸天下?”
    闻言之玉点了点头,眸光中满是坚定,“这是自然,天下纷争已久,吾欲取天下,还我华夏大地一片安宁。”
    闻言荀彧点头,继续问道:“我的第二问,女孩子乃女儿身,若将来成婚,女公子是否能紧守手中权利,不让夫郎指染分毫?”
    闻言之玉摇头,在荀彧疑惑的目光中认真的道:“我不成婚。”
    “我心系苍生,志在天下。婚姻大事,并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
    听到之玉这么说,荀彧有些讶异,“女公子,你如今还小,此话………”
    之玉摇头,淡淡笑道:“我此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闻言荀彧压下心中的吃惊,继续问道:“既如此,下一任继承人女公子又会如何选?”
    之玉耸肩:“过继。”
    听到之玉如此说,荀彧愣了愣,继而笑道:“原来女公子早已考虑过这些问题。”
    之玉淡淡一笑不置可否,“先生问这些,可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荀彧点头,对之玉拱手一拜:“女公子,文若有一不情之请。”
    之玉颔首,“先生请说。”
    荀彧把手中折子递出,“我前些时日问女公子,若起势,国号为何,女公子说是安。”
    “但我认为,安这一字虽好,却敌不上汉这一字对百姓的影响力。”
    “大汉延续四百余年,天下百姓对汉这一字的感情,早已深入骨髓,若女公子用汉这一字,定能广收天下百姓的心。”
    “所以………,我认为女公子应该用汉这一字来起势。”
    之玉接过荀彧递来的折子,笑眯眯的看着荀彧道:“若汉之一字,能换来文若先生相助,那我将来,就用汉这一字起势。”
    闻言荀彧微微一愣,有些心情复杂的低下头道:“女公子,折子中是我闲暇之余针对荆州写的一些策略,你可以看看是否有用 。”
    之玉闻言含笑点头,“多谢先生。”
    说完之玉起身走至荀彧身前,对着荀彧郑重其事的拱手拜了一拜,“先生大才,宛欲匡扶汉室,救天下万民于水火,还请先生助我。”
    看着眼前年纪虽小,却一身正气让人莫名信服的之玉,荀彧眼中的泪光闪闪。
    “承蒙主公不嫌,彧,愿效犬马之劳。
    闻言之玉脸上不由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多谢先生不嫌,宛此生,定不负先生期望,不负天下百姓。”
    听之玉这么说,荀彧不由泣出声来,对着之玉拱手道:“彧,定全心全意辅助主公,不生二心。”
    之玉扶起荀彧,含笑道:“能得先生相助,是宛的福气。”
    收到第一个谋士,之玉大喜,当即拉着荀彧讨论荆州未来的发展。
    最后荀彧走时,手中多出了一大堆折子。
    之玉笑意盈盈的道:“往后荆州政务,就要拜托先生了。”
    看着对他一脸信任的之玉,再看了看手中堆得高高的折子,荀彧心中不由生出一股干劲。
    主公如此信得过他,他定不会叫主公失望。
    荀彧走后,看着被搬空了的书桌,之玉只觉神清气爽,这么久了,终于有冤大头,哦不,是她心心念念的文臣来给她分担政务了。
    周瑜、刘琦和曹操被之玉困在夏口的消息,在夏口被攻的第二日便传了出去。
    短短半月,天下人都知道,荆州出了个智勇双全的女公子刘宛,年仅十岁,便能把如今天下几大势力的人困在夏口。
    远在许县的皇帝刘协听到之玉把曹操困在夏口的消息后,只觉得神清气爽,笑夸道:“不愧是我刘家的女子,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听到刘协的话,他身边的太监脸色一白,苦笑着规劝道:“陛下,这话可不能说,小心隔墙有耳。”
    闻言刘协微微一顿,继而有些讽刺的道:“那刘宛,也算是我刘氏族人,什么时候朕连族中之人都不能夸了?”
    闻言太监静默不语,如今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在别人的监视之中,少说少错才是生存之道。
    半月后,周瑜沉着脸,在之玉灿烂的笑容中离开了夏口。
    不离开也没办法,孙权都写信诏他回去了,任他心中有多憋屈,也只能带兵灰溜溜的回江东。
    夏口城楼,之玉朝马背上的周瑜挥手,笑眯眯的道:“公瑾先生,下次再来夏口玩。”
    闻言周瑜脸一黑,当即策马快速离去,这夏口,他是一刻都不想待了。
    送走周瑜后,之玉巡视了夏口一圈,见荀彧把这里治理得井井有条,她便愉快的带着人往牢狱而去。
    看到之玉的出现,住在一间牢房中的贾诩和程昱显然早已习以为常,毕竟这半月,之玉每天都会来他们这里一次。
    “哟,女公子今日,来得有些晚了。”
    程昱把手放在炉子上取暖,头也不抬的到。
    之玉诏手让人送来椅子,这才懒羊羊的道:“今日送公瑾先生出城,耽搁了一点时间。”
    闻言正在火炉旁烤火的贾诩和程昱双双抬头看向之玉。
    贾诩痛心疾首的道:“你就这么把他放了?什么好处都没捞?”
    之玉点头,“就这么放了,没捞。”
    “唉,女公子你糊涂啊,那可是周公瑾,你放他回去,无异于放虎归山,不捞点好处怎么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