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三国:相父,跟着我混如何(57)
作者:昭昭我心   快穿之我为女帝最新章节     
    见诸葛亮一直盯着之玉离开的地方,本来要离开祠堂的荀彧沉思了片刻,缓缓开口道:“孔明先生,荆州右相之位一直空缺。”
    “主公虽未明说,但我知道,那位置,她是留给你的。”
    闻言诸葛亮微微一愣,继而如沐春风般笑了笑,“荆州有文若先生足矣,孔明才疏学浅,担不起大任。”
    闻言荀彧淡淡一笑,心中微微叹了口气,看来荆州的右相之位,还是得一直空着………
    “孔明先生谦虚了。”
    祭天仪式结束后,许县来圣旨刚好到南郡,看着传旨太监脸上谄媚的笑容,之玉笑眯眯的接了旨,既然陛下想让她“匡扶汉室,”她又怎能拒绝呢?
    听到之玉被封为长公主,之玉麾下的一众文臣武将激动坏了,主公被封为长公主,往后她就是皇室正统………
    特别的荀彧,听到许县来的旨意后,他直接老泪纵横,当着满屋子的大臣红了眼眶。
    贾诩见荀彧如此,不由都打趣:“哟,文若兄啊,怎么主公被封为长公主,你比主公还高兴?”
    “不知道的,还以为陛下封的人是你呢。”
    荀彧不和贾诩一般见识,只一脸正派的道:“文和兄,你不在交州,三天两头往南郡跑是怎么回事?”
    贾诩扇着扇子淡淡一笑,“主公及笄,作为她最忠实的谋士,我可不得来参加。”
    “要是主公在这么重要的日子里看不到我,忘记给我升官了怎么办?”
    见贾诩没个正样,荀彧无奈摇了摇头,心中的激动也被冲散了许多。
    主公被陛下封为长公主,接下来荆州怕是要处于风口浪尖中,做为荆州的丞相,他得早做准备的好。
    主公接了朝廷的旨,相当于荆州了归顺大汉,若此时大汉派人来插手荆州事务………
    建安十八年,荆州汉王受封为大汉长公主,同时,张辽率兵攻孙权,孙权不敌,被迫带兵南逃。
    见孙权逃跑,祝融明珠自然也不会在原地逗留,当即大手一挥带着她的五万人马往往荆州而去。
    曹操的人见孙权逃跑,自然不想放过支援孙权的荆州军。
    祝融明珠见此爽朗一笑,“我家主公乃大汉的长公主,我带兵来此,本是想支援诸位的,没想到诸位实在厉害,不需要支援便把孙权打得连夜逃跑。”
    “既然孙权已逃,想来诸位也用不着我荆州军支援,我便先带兵回去了。”
    见祝融明珠睁眼说瞎话,一身戎装威武霸气的张辽嘴角抽了抽,这天下谁不知道,荆州派五万兵支援扬州的事,如今这女将军说得倒是轻巧。
    因为自己主公曹操想和荆州结亲,加上自己手中没有多少人,张辽虽有些不情愿,但还是放祝融明珠和她的大军离开了。
    祝融明珠带着人马回到南郡后,之玉也准备启程去许县了,既然准备匡扶汉室,自然得去汉廷匡扶。
    “丞相。”
    汉王府大厅内,之玉看着下面的一众臣子,最终目光落到荀彧身上。
    荀彧闻言上前了一步,对主位上坐着的之玉拱手道:“臣在。”
    “本王去许县,荆州政务便交给丞相了,若无要紧的事情,丞相可自己做主,不必向本王汇报。”
    “是,主公。”
    吩咐完荀彧,之玉又看向英姿飒爽的祝融明珠,“大将军,本王走后,荆州军队尽归你管,整个荆州的安危,本王便交给你了。”
    闻言祝融明珠出列,对着之玉恭敬一拜,“是,主公。”
    “臣定守好荆州,不让荆州领土少一分一毫。”
    之玉颔首,微笑道:“大将军足智多谋,武功高强,本王信你。”
    “主公,此去汉庭危机四伏,不知主公准备带谁去?”
    贾诩见之玉没给他安排事情,有些好奇的问道。
    看贾诩满脸的期待,之玉好笑的摇了摇头,“仲德先生,文和先生,士元先生,此去许县,你们跟我一起。”
    闻言贾诩和程昱对视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兴奋之色,这些年不是被暗杀就是被投毒,他们早就想去许县亲自报仇了………
    “还有就是江将军,江将军一直负责我汉王府的暗卫管理和城中安危,此次去许县,江将军也一起。”
    闻言江宁一丝不苟的拱手道:“是,主公 。”
    给众人都安排任务后,之玉便让众人退下了,只独留丞相荀彧在大厅。
    荀彧有些担忧的问道:“主公,文和和仲德出手狠辣,主公带他们去许县,怕是于名声有碍。”
    之玉淡淡摇头,“他们二人是从曹操手下出来的,对许县有一定的了解。”
    “带他们过去,本王也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闻言荀彧有些遗憾的叹了口气,“可惜臣不能与主公同去许县。 ”
    之玉含笑摇头,“本王麾下,就只有先生一个丞相,先生若离开,荆州便无人主持大局了。”
    “不过先生放心,本王………,总有一日会接先生入汉廷,让先生做大汉的丞相。”
    听到之玉这么说,荀彧扬眉一笑,“那臣等着这一日。”
    听闻之玉要离开,还没回益州的诸葛亮连夜来了汉王府。
    看到诸葛亮前来,之玉很是高兴,“义父怎么这个时候来了?”
    看着眼前落落大方的女孩,诸葛亮叹了口气,从怀中掏出了一个折子,
    “听闻你要去许县了,义父这几日给你写了些建议,你拿着吧,也许什么时候能用的得。”
    听到诸葛亮话,之玉感动极了,“让义父费心了。”
    诸葛亮淡淡摇头,“你既叫我一声义父,我就该为你着想。”
    “此番去许县,于你来说,是机遇也是劫难,你若能渡得此劫,将来天下,定然有你的一席之地。”
    “但曹相,并不好对付,去许县后,你一定要处处留心。”
    之玉颔首,“义父放心,孩儿心中有数。”
    见之玉一脸的云淡风轻,诸葛亮看她的眼眸眸中藏着极深的担忧色,“鹤鸣,汉庭危机四伏,若在那过得艰难,便回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