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潘小安去汴梁
作者:沭河小花生   大宋小农民最新章节     
    潘忠不去管“其他的东西”,他只管帮潘小安赚银子。
    他同王大福一样,对潘小安的知遇之恩铭记在心。
    没有潘小安的提携与帮助,他们不会有今天的身份与地位。
    “小安哥,你要往汴梁送多少银子?”
    潘小安想了想,“给二百二十万两吧。”
    潘忠点点头,“我回去之后,马上就办。”
    潘小安告诉潘忠,“小忠,你让潘富再送一百万两银子来梁山。
    我需要用这笔银子,给当地的百姓借贷。让他们能有银钱,修建房屋,置办土地。
    潘小安本来想发放这些金银,给当地的百姓。但有一个千古不变的真理:
    白得的东西,没人会珍惜。
    潘小安就换了思路。他要把这些银子,借给梁山的百姓免费使用。
    起先三年,没有利息。可以还金银,也可以用粮食和铁器归还。
    潘小安已经做好了一多半坏账的准备。他借贷这些金银,只是让这里的百姓知道:
    这些银子是借来的,还得还。
    这样以来,他们中的多数人就会努力干活。好挣上工钱,把这些银两还上。
    “小安哥,这次去汴梁送银子,让谁去呢?”
    “小忠,这次我要亲自去一趟汴梁。很多事情,我需要给皇帝好好的说明白。”
    潘忠表示认同。“我也觉得小安哥,你该去汴梁一趟。”
    潘小安把这里的事情,交给了令狐葱。令狐葱卸任了乐陵县知县一职。
    潘小安让他做了明威军的随军参谋。
    “令狐葱,我走之后,这里由你全权负责。前线战事不用咱们管。
    宋江与卢俊义都是能征善战之辈。区区田虎,在他们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这场战争咱们肯定会胜利,只是时间长短问题。
    咱们需要做的,就是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前线需要什么,咱们就尽量供给什么。
    要让士兵手上有武器,肚子里有粮食。睡觉有地方,治伤有草药。”
    令狐葱是老行伍,原也不用潘小安交代。
    “大将军自去便是。卑职一定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
    离开冠县,潘小安与潘忠一起回到东夷府。
    东潘村的仓库里,这满满的金银确实看的人眼花缭乱。
    “小忠,你实话实说,看到这么多金银,你有没有动心过?”
    潘忠嘿嘿笑起来,“小安哥,说不动心是假的。但我知道,什么银子该拿,什么银子不该拿。”
    潘小安拍拍潘忠的肩膀,“小忠,你比我认识的深刻啊。”
    潘忠命人抬出四百四十个箱子。
    “小安哥,这得装二百多辆马车啊。”
    潘小安看着长长的车队,也感到特别震撼。
    “小安哥,这笔银子太多。你要多带些护卫。”
    “小忠,你放心吧。这一路都在咱们明威军的控制之下。
    我只要这五百亲卫队,就足够保护这些金银。”
    潘忠知道潘小安的本领。他就没有再说什么。
    张月如他们已经搬去了济南府。潘小安也不能再回府衙居住。
    他在月安客栈住了一晚,便押着金银启程去汴梁。
    他们走临城,经枣庄,去往汴梁。
    沿途走来,处处可见绿色的地瓜秧与花生苗。
    东夷,临城,枣庄,这些农作物,已经在鲁南有了广泛的种植基础。
    看到这些绿色的农作物,潘小安比吃了一斤蜂蜜还高兴。
    这种战乱的时代,没有任何一种植物的美,可以比过庄稼的美。
    而这些秀穗的麦子,正在慢慢变得金黄。南风天,一天比一天热。麦子也一天比一天成熟。
    只是很多地方,麦子长的并不好,二十多公分的麦秸,小拇指大小的麦穗。
    这一亩土地,看着也就能打个二三百斤粮食。
    但就算是如此产量,若是没有天灾人祸,百姓也足够丰衣足食。
    不论什么时代,只要百姓有土地,就不会被饿到。
    “小安哥,这麦子长的不咋好啊!”莫前川又跑到潘小安身边。
    “小川,就这麦子,都是种地的好手种出来的。
    很多人不懂农业,以为把种子撒在地里,就不用管了。
    他们不会知道,干旱时,百姓会给小麦浇多少次水。
    他们也不会知道,每年开春到麦子成熟时,要拔几次草。
    这满地的蒿草,如果不及时清理,等到明年春天,就看不到麦子了。”
    莫前川被潘小安说的连连点头。
    “小安哥,你都是从哪里学来的,这些种地的知识?
    为什么很多办法,我在书籍里都没有找到呢?”
    “前川,尽信书不如无书。你要是有时间,就多出来走走,多问一问这些种地的百姓。
    他们脑袋里的知识,比书本里的更管用。”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是这个意思吧,小安哥。”
    潘小安点点头:“也有这样一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莫前川琢磨着潘小安说的这句话,越琢磨越有道理。
    “小安哥,你这句话是哪首古诗吗?我想遍唐诗三百首,也没有找到这句话的出处。”
    潘小安说漏了嘴。这两句诗出自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
    此时的陆游还只是个小孩子。这两句诗,他是万万做做不出的。
    想到陆游,就想到唐婉。想到唐婉就想到唐翊。
    那个在唐翊书房里的小女孩,将来会嫁给陆游。
    而陆游却辜负了她,空留一首《钗头凤》,徒自悲伤。
    “前川,这是我随口乱说的。算不得诗,更不是唐诗。你肯定找不到出处。”
    莫前川赞叹道:“小安哥,你可真厉害。随口就能说出如此哲理的话。”
    潘小安脸上发烫,他并不愿意盗用别人的诗词,来装点自己的门面。
    可很多诗句,他平日里无意识的就会说出来。
    这些刻在脑海里的话,就像血液流淌,已经融入到他的身体。
    上下五千年,这些先人的优秀诗篇,是最珍贵的文化宝藏。
    后人读起他们的诗篇,不但朗朗上口,还唇齿留香。
    “前川,你只要好好学习,将来也能写出很多优美的诗句。”
    莫前川摇摇头,“小安哥,我不喜欢做诗词。我喜欢跟着你,学习治世经济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