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低头盘算了一会后说道:“你自己回去朕还是有些不放心。
朕要找几个心腹之人去盯着你,万一你有什么动向也好向朕及时回报。”
对此赵昀自无不可。
反正他也已经决心改过,赵匡胤想找人盯着就盯着呗。
只要他这个皇帝不出什么大错,赵匡胤还能随便废了他不成?
只是监督赵昀的人选一时让赵匡胤有些犯难了。
赵匡胤想的不止是监督赵昀,心中还有另一层打算。
那就是他想借机把自己觉得是隐患的人给调离自己身边。
像是之前的赵普,就是因此被他给派到了赵眘那边去了。
“这样吧,朕让石守信和杨信过去监督于你。
这样若有战事发生,他们二人也可助你一臂之力。”
沉思良久后,赵匡胤终于是确定了人选。
对于赵匡胤会选择石守信这一点,任小天倒也没感觉太大的意外。
石守信作为赵匡胤手下的开国大将,经过杯酒释兵权一事被夺去了兵权。
自此石守信开始摆烂享乐,也是为了让赵匡胤放心自己没有造反的意思。
但要说石守信没有任何的怨言那也不可能。
虽然赵匡胤现在因为不再推行重文抑武一事。
奈何石守信在军中声威太高,赵匡胤自然也不能对他完全放心。
再加上作为赵匡胤的心腹和半个异姓兄弟。
石守信在赵光义篡权后不仅没有支持赵匡胤的子嗣,反而是尊赵光义为主。
这就让赵匡胤心中更加的不舒服了。
兼之赵匡胤手下还有潘美、曹彬、王审琦等名将,现在岳飞、韩世忠也算是听命于他。
那石守信对赵匡胤来说也不算是不可或缺的人才了。
因此会把石守信给派出去也在意料之中。
只是任小天没想到,赵匡胤第二个人选居然不是高怀德而是名气更小一些的杨信。
不过想来也是。
高怀德到底还是赵匡胤的妹夫,相较于石守信来说高怀德怎么也是赵匡胤的实在亲戚。
赵匡胤还是更愿意把高怀德给留在身边。
更何况高怀德的军事能力完全不在石守信之下。
杨信这个人声名不显,在北宋开国将领里只能算是籍籍无名。
但是他的战绩也是跟随在赵匡胤身边实打实的拼出来的。
甚至在张琼死后,杨信因此接任了殿前都虞候的位置,负责赵匡胤皇宫的安保工作。
到了赵光义年间,杨信更是一跃升为了殿前都指挥使,相当于京城军区的总司令。
能在两任皇帝那里都深受信任,可见杨信的能力并不像他的名声那么普通。
而且这个人也非常的聪明,当年在剿灭杜廷进的叛乱之后他突然就患上了哑病。
赵匡胤见他如此,也就放松了对他的警惕,他也因此得以寿终正寝。
想到这儿任小天笑道:“杨信?就是那个装了十来年哑巴的人吧?
你怎么想到把他也给派出去了?”
赵匡胤愕然道:“装哑?小天你这话从何说起?”
任小天一拍脑门道:“哦,我忘了你不知道这事了。
当年他以雷霆之势剿灭杜廷进等人的叛乱之后。
他心知以你多疑的性格,肯定对他也心生警惕了。
于是他左思右想就干脆谎称自己得了急病变成了哑巴。
你想着一个哑巴能对你有什么威胁,自然你也就放过了他。
他这么一装就是十几年,甚至赵光义称帝之后他还是没有说过一句话。
直到他临死之前,面对来探望的赵光义他才重新说出了人生中最后一段话。
因为他活着时候也算是忠心耿耿,所以赵光义倒也没治他的罪。
反而是在他死后追封了他一个侍中的位置,也算是享受了一把宰相的待遇了。”
“这...这倒是朕第一次知道这事。
难怪朕让太医怎么查都查不出他的病因在哪儿呢。
这个杨信,难道朕在他心里就是个滥杀无辜的皇帝吗?!”
赵匡胤先是惊愕,随即又有些苦涩的说道。
任小天耸耸肩道:“你以为你是什么人啊?
当年你为了防着你那帮老兄弟造你的反,你也是没少花费心思。
更何况杜廷进等人造反的事情在前,你肯定也不能对杨信完全放心。
要知道他负责的可是你皇宫的安全,以你的性格还不得经常琢磨着弄死他啊?
他要是不装病变哑巴,估计他这会坟头草都有三米高了吧?”
赵匡胤有些不服的说道:“朕对功臣很差吗?朕这些年枉杀过一个功臣没有?
反倒是他隋文帝杨坚,几乎把那些辅佐他开国的功臣杀了个人头滚滚吧?”
杨坚吃瓜一下吃到自己头上来了,顿时有些懵圈。
但架不住赵匡胤说的都是事实,他还真没法反驳。
李世民笑道:“朕倒是能理解赵匡胤的心情。
毕竟有郭威和他的黄袍加身在前,换了朕恐怕也不能消除这个疑虑。
好在他也确实没杀过几个功臣,反而是好吃好喝的供着他们。
小天兄你也不要揪着他不放了。”
李世民说这话的意思也是想要扯开话题。
毕竟杨坚怎么说也是他的亲戚,他总要顾忌亲戚的面子的。
任小天摆摆手:“那就先不说杨坚的事了,他确实是非常的不厚道不假。
其实我说这些也不是要揭你伤疤,我这也算是好心给你提个醒。
如果我要真要跟你较真的话,那杨信的前任张琼的事你可是得好好解释一下了。”
张琼那是自北周时期就跟随在赵匡胤身边的人,就相当于曹操身边的许褚典韦一般的角色。
他屡次救赵匡胤于险地,赵匡胤也非常的赏识他。
于是在建立北宋之后就任命他为殿前都虞候。
但是张琼这个人情商很低,经常和其他文官武将发生冲突。
就因为他这个恃宠而骄的性格,因此得罪了很多人。
后来史珪、石汉卿诬告说张琼豢养私军数百人意图造反,于是张琼被暴怒的赵匡胤抄家处死。
结果事后赵匡胤得知张琼家无余财,甚至偌大的府中只有三名奴仆。
赵匡胤这才知道自己错怪了张琼,奈何木已成舟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