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靠山村的变化
作者:给老板打工的日子   七零年代:我的哥哥是炮灰最新章节     
    一整个麦收下来,十来天的时间,这还算是快的,从收割到晾晒,晒干之后脱粒儿,脱完粒儿之后,再晾晒,反反复复的,直到把麦子晒到干透为止,这需要村里的有经验的人来确认,一旦确认,这麦子只要放在干燥北银的地方,可以存放好长时间。

    这个月的天气也好,竟是一场雨都没有,连个多云都不曾有,一直是大晴天,好在是让大家把心给放到了肚子里。

    等麦子彻底晒干了,也就该过秤然后入库了,这一天也是最热闹的时候,毕竟辛苦了这么长时间,也得看看到底收获多少,嗯,简单来说,现在就是游戏结算时间。

    靠山村这边今年的冬麦是全面种植的,这产量比去年还有所提升,当然了,这也多亏了养鸡场了,这一年下来,堆积了不少的鸡粪,这东西堆不好就烧麦苗,堆好了,比猪粪要好用。

    村里去年堆粪的时候,把最有经验的几个老庄稼户都给聚到了一起,按照他们的说法,一步一步地,一点也不敢出错,这才给堆好封泥。

    等今年一追肥,就看出来了,这效果就是不错,再加上养蚯蚓的粪肥,还有谭嘉平争取到的化肥,可以说,今年是靠山村产量最高的一年了,今年这用粪肥的量,要赶超去年的一倍还多了。

    所以嘛,这丰收是肯定的,大家只是想看看,到底能多收多少而已。

    当然了,今年过秤入库就不如去年热闹了,周围村子的人也不来了,毕竟他们自己村里也在忙活这个,那些入库之后,到年底可是要分给自家的,所以,看热闹哪有过粮食重要啊。

    县里和公社的领导,就来了一个袁鹏带着一个干事,今年大家都分散开了,只要是领了冬小麦种子的村子,县里和公社都安排了人去现场盯着。

    “张支书,今年又是个丰收年啊。”袁鹏大体扫了一眼这些袋子,嗯,有数了,产量比去年肯定是要高的。

    “老天爷赏饭吃啊,今年雨水足,咱们村追的肥也足,谭老师这种子啊,也好,这要是再不丰收,那可就说不过去了啊。”老支书已经不抽烟了,嗯,烟枪都给放到家里了,没时间呐,当然了,他也不怎么犯愁了,所以这抽烟的次数都少了。

    “对,对,说的对啊,风调雨顺的,是个丰收年。 ”

    这边入库的正热火朝天地干着,但是一时半会儿的还真不好出结果。

    老支书也不在这靠着了,带着袁鹏往村里转悠去了。

    从仓库这边过去,走不了多远,正好是养鸡场,现在的养鸡场,早就不是一开始的大小了,经过这两年的经营,村里已经扩建过一次了,面积是原来的两倍大小,鸡舍不但翻新了,还重新建了两排茅草顶子的坯屋,数量更是不用提了。

    现在这养鸡场的产蛋数量,已经供大于求了,除去给农场那边食堂供应,村长已经联系过供销社了,每天给他们送一筐,这才大大的缓解了压力。

    除此之外,村里还对村民出手,当然了,拿钱直接买也行,对本村的人,价格就是成本价,比供销社收的价格还要低一成,要是没钱的人家呢,也好办,可以用工分抵,想要买鸡蛋了,去村委那里开个条子,写明要抵扣多少公分,然后大队里给盖个专门的章,拿过来就可以兑换鸡蛋了。

    为了防止村里人从这头换了鸡蛋再去供销社卖,赚这个差价,村里每个月往外出的数量都是限定的。

    每户每个月最多换三十个鸡蛋,有老人的,可以多换十个。

    外村的人来换呢,也给换,价格就按照供销社的收购价格走,只收钱。

    就这么着,养鸡场越发的红火了,村里又安排了好几个岗位,有工分有福利的,反正,比起种地来,也算是很好的工作了。

    别的村子呢,有的把养鸡场咬牙办起来了,虽然现在的规模不能跟靠山村比,但是人家好歹是有收益了,让村里人跟着沾光了,最起码的,村里人能分到鸡蛋了,年底还能用比较低的工分,换只养大的公鸡,过个好年。

    至于那些半途而废的村子,就只剩下羡慕嫉妒的份儿了。

    “老张支书啊,咱这村里的养鸡场是越办越红火了啊,这可没少遭人眼红啊。”袁鹏去年大半年的时间都在靠山村蹲点,对村里的情况很熟悉,大家对这个没啥架子的主任,也很热情,当然了,袁鹏也没少给靠山村帮忙。

    就像他现在提的这个,眼红肯定是有的啊,嫉妒的都有呢,本来大家都穷的好好的,都在一个水平线上呢,结果你靠山村倒是好,弄起养鸡场来了,这一下就把大家的距离给拉开了啊。之前靠山村的日子也比其他村好点,但是,也就好那么一丢丢而已,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啊,这又是养鸡场,又是试验田,一年能多收一季的粮食不说,还有额外的收入。

    也幸好暖棚的规模不大,还没让有心人看到眼里,只以为是谭教授自己的搞的实验,不然,靠山村现在就是众矢之的了。

    反正,最直观的一个表现就是,大家现在一聊天就喜欢说,我哪个亲戚谁谁谁是靠山村的,那这一开场,大家立刻就热络起来,一会儿这,一会儿那的,总之,好像提到靠山村就有说不完的话题。

    还有,现在靠山村的小伙子,大姑娘的,都老受欢迎了,现在钱媒婆都不用坑的骗的了,只要是靠山村的未婚对象,那老抢手了。

    当然了,最受欢迎的还是许媒婆,这人本身就正派,给人介绍对象都是奔着让人好好过日子去的,所以,这么多年,还没弄出几对怨偶来。

    人现在几乎是天天往靠山村跑啊,凡是家里有小伙子大姑娘的人家,就没有许媒婆不熟悉的。

    钱媒婆呢,也忙,但是这些小伙子大姑娘的人家是不会找她的,她的业务范围是那些小寡妇,老鳏夫一流的,还有一些二流子啥的,反正吧,也是不愁找不到对象的。

    去年秋收之后,就有一大波的人订婚了,年前就陆续都嫁娶了。

    有那疼闺女的人家,直接把闺女给留在村里了,专门找村长和老支书,交了钱,在村里划了一块儿宅基地,然后盖了几间房,就让闺女带着女婿在村里过起了日子。

    至于那人的亲家嘛,人家是一点意见都没有,这有单独的院子,房子是男方家给盖的,这就不是上门女婿嘛,而且,就靠山村这样的村子,可比他们自己村好了不止一星半点的,孩子能在村里过活,比回村好多了,说不定还能帮衬家里呢。

    自打有人开了这个口子,好家伙,这陆陆续续的,已经有不下二十家人家把闺女留村里了,好在靠山村够大,这宅基地管够,这些可都是现成的壮劳力。

    村子要想发展,这人口可是关键,所以,没人在这方面说三道四的。

    但是可给其他村眼热的不行,这靠山村多一个劳力,他们村就少一个啊,但是户口这个事情,人家小年轻一结婚,夫妻投靠,不给办也不成。

    就这么着,来回几次下来,靠山村的人多了二三十口子。

    “咳,这难免的嘛,”老支书笑着说道,“这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难免的,不过,以后这样的事情就会少了。”

    今年的冬小麦肯定是成功的,差别就在于亩产多几十斤少几十斤的事情,所以,多了这么一季粮食之后,别的村子跟他们靠山村的差距就会慢慢消弭,那以后这优势也就小了起来。

    “一年两年的,怕是还消除不了,老张支书啊,我的报告已经写好了,回头就要报上去了。”袁鹏蹲点这半年不是白蹲的,他是大有收获的,当年都说农业学大寨,他们这地方根本就学不了,那啥梯田,对他们这来说,太扯了。

    不过,也好,他们现在也有靠山村了,就这个模式很适合他们这一片儿地区,袁鹏要想往上走一步,这契机就在这里了。

    “那我就提前恭喜袁主任了。”老支书心里有数着呢,这一年多,肯定有不少人对他们靠山村有意见的,那为啥他和村长一点批评教育啥的也没赶上呢,估摸着都是这位袁主任和公社的杜书记给挡着了。

    做为报答,村里的大小事情,他都没瞒着袁鹏,暖棚这个事儿除外,毕竟他们挣的那些也不怎么符合规定。

    袁鹏跟谭嘉平那边处的也好,所以,他对整个靠山村的事情都是了解的,这了解还不是浮于表面,所以,他这份报告就很有内容了。

    他可以肯定,只要这份东西一交上去,就算老爷子不帮忙,他也是稳了。

    “不说这些了,老支书,走,咱们接着转转去。”很多东西,越是了解,越要仔细,就像这养鸡场,养了这么多的鸡,一次鸡瘟也没有,光是这一点,袁鹏就跟负责的大娘婶子了解了半个月,然后又连续蹲点一个月才摸出些门道。

    林爸最近来信来的频繁了起来,信里不仅多次提到让林立钟回城的事情,还提到他自己的事业,嗯,林爸升职了,现在已经是副厂长了,坐到了他师兄曲嵩原来的位置,至于曲嵩曲伯伯,人已经离开机械厂了,去了市里。

    所以,林爸现在说话都有底气多了,跟林立钟说,只要是想回来,随时都成。

    林立钟现在还是不想回去的,她现在开始有计划地收集植物和种子了。就很突然的一个决定,那天她一个人在空间里闲逛的时候,突然想到的,自己还能在这个世界待上十五年,但是下一个世界会是啥样的,这个可不好说,这万一要是运气差点,直接给整到末世去,也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她得从现在开始慢慢准备东西了。

    眼下自己在靠山村,能准备的东西也不少,后上那么一大片呢,植物动物都是可以的,这个跟方敏那系统又有些不一样,这个都是要收到自己空间里的,慢慢的,是可持续发展的。

    所以,林立钟又开始忙碌起来了,之前合作的一些关系,她又重新给续起来了,山上的东西,能吃的不能吃的,活的死的,她都收,给黑市上那位中年大叔高兴的不行,两人现在都不去黑市交易了。

    大叔选了个地方,林立钟去查看过后也同意了,两人约好了,五天一趟,跟赶集似的,都会去,然后有啥就交换啥。

    一个春天忙碌下来,林立钟觉得自己空间里的小山快跟靠山村的后山差不多了。

    嗯,反正后山的地皮都快让她给刮一遍了,腐殖土,菌种,林立钟觉得,要是空间能下雨的话,她就要有吃不完的蘑菇和木耳了,唉,算了,也不能要求太多不是。

    想吃呢,也是有办法的,让管家机器人定期去给浇水就是了,但是这一趟下来太费能量了,林立钟觉在非必要条件下,她还是跟外人换些蘑菇木耳来的划算。

    至于生活用品,林立钟就不着急了,这些东西,她完全可以安排到最后几年去,那时候,市场也开放了,产量也有了,最关键的是不需要票了,最关键的是,这个时候的厂子还大多是国营厂,都是讲究真材实料的,那食品啥的,可没有后来那么多的添加剂,这是最让人满意的地方。

    林立钟都想好了,最近这几年,就尽量囤些山货啥的,顺便挖挖宝箱,存点家底儿,为以后做准备。

    这也就是村里要麦收了,不然,还真见不到林立钟的人影,现在老支书每天都会去林立钟那跑一趟,自从他发现林立钟经常往山上跑之后,这都成了每天的固定行程了。

    即使林立钟再怎么跟老支书保证自己不会出问题,老人家还是不放心。

    等玉米种上之后,村里人再次迎来了相对空闲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