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章 三路汉军传捷报 中路赵军退界山
作者:谦和   此去安都两万里最新章节     
    宿州 城外汉军大营

    “将军,捷报!左路军薛将军传来捷报,破敌将牧云清主力于华关,斩首万余,大胜!”传令官急忙入帐禀报。

    汉军骠骑将军昭苏,闻讯后甚为欣喜,随即升帐,调兵遣将,意图一举拿下宿州,彻底击溃宿州赵军。

    ……

    宿州城内

    面对汉军的步步紧逼,赵军左骑将军慕玄,深知兵力悬殊,正面交锋无异于以卵击石。于是,慕玄决定兵行险着,先是分出数支兵马向四周郡县来回调动,而后,悄悄散布假消息,声称赵军将在夜间突袭汉军主营,意图分散汉军兵力。同时,慕玄暗中集结精锐,令李牧离、慕毅等人准备趁汉军分兵之际,直捣汉军后营,烧毁辎重,以乱其阵脚。

    然而,这一计策并未逃过昭苏的慧眼。身经百战的汉军主帅昭苏,早已洞察了慕玄的意图。他不仅没有上当,反而将计就计,故意露出破绽,引诱赵军出城。

    ……

    入夜,子时。

    汉军屯粮地 三围村

    当慕玄率领精锐部队,满心以为可以一举成功时,却发现自己已经落入了昭苏精心布置的陷阱之中。

    夜色如墨,四野寂静,只听得战鼓雷动,喊杀声四起。昭苏早已在四周埋伏了重兵,只待赵军一入圈套,便立即发动攻击。慕玄见状,心知大势已去,但仍拼死抵抗,希望为赵军争取一线生机。然而,汉军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赵军很快便陷入了绝境。

    战场上,汉将尉迟驰犹如战神下凡,金瓜大锤之下,赵将孔德、穆颖应声而倒,血染战袍。幸好赵军大将李牧离疾驰而来,击破汉军数路人马阻拦,挡住尉迟驰,救出陷入重围的慕玄。

    然,与此同时,汉将徐宁则趁机率领麾下杨刻,连破数营,直取宿州城池。其余汉将亦是各有斩获,赵军兵力损失大半,士气低落,败局已定。

    慕玄见无力回天,只得下令残部撤退,一路败退至宁国。

    ……

    宁国城内,慕玄引着四万余兵马在此坚守待援,请求援军,力争那一线生机。为抵挡汉军攻城,慕玄亲自督战,组织兵力加固城墙,准备迎接汉军攻击。

    而汉军方面,昭苏则乘胜追击,兵临宁国城下。两军对峙,战火一触即发。然而,此时的赵军已无力出城野战,只能寄希望于援军的到来。

    ……

    赵军南境重镇 上谷

    得知汉军车骑将军杨济道领兵逼近的消息,赵军右骑将军温崇迅速做出了反应。足智多谋的温崇深知,面对汉军的凌厉攻势,若分散兵力把守沿途城池,无异于以弱抗强,最终只会逐个被击破。因此,他果断地放弃了自方阳至上谷之间那些无关紧要的城池,将有限的兵力集中起来,构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在上谷与常州之间布下了严密的防御网。

    调兵回防之时,温崇还采取了“坚壁清野”的策略,将城外的粮食、物资等悉数转移,不给汉军留下任何可供利用的资源。这样一来,即便汉军攻破了城池,也难以在当地立足,更无法继续深入赵境。

    ……

    上谷城外

    汉军主将杨济道虽然足智多谋,但在面对温崇如乌龟壳般坚固的防御时,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无奈。“这温崇不简单啊,比那个赵之毅、慕玄之流要强,明明武艺谋略皆位于赵国名将一线,却不像牧云清那般桀骜。”

    然,上谷城卡在汉军灭赵的路上,不得不打。杨济道只能率领汉军,一点一点地向前推进,试图找到赵军的破绽。然而,温崇的防御工事却如同铜墙铁壁,让汉军难以逾越。

    ……

    这一日,变故突生。

    就在汉军左路军和中路军大胜进军的消息传来时,温崇的心中却不禁泛起了波澜。温崇站在舆图前,眉头紧锁,随着汉军的胜利推进,自己的侧翼已经完全暴露在了汉军的攻击范围之内。一旦汉军派兵从侧后迂回而来,自己将会陷入被包围的绝境。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温崇陷入沉思。上谷城已经不再安全,而退到常州虽然相对保险一些,但也不是长久之计。至于退到宁关,更是无异于自寻死路,因为那将会让他面临来自陛下的严厉责罚,万一被左相扣个怯战的罪名,那就完蛋了。

    经过一番权衡利弊,温崇最终做出了决定。决定率领赵军退到常州坚守,利用那里的地形和防御工事来抵御汉军的进攻。同时,他还派遣使者向朝廷求援,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兵力和物资支持。

    ……

    常州

    数万赵军退守至此后,温崇亲自督战,组织兵力加固城墙、修筑工事,并密切关注着汉军的动向。他知道,自己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多撑一天是一天。

    “老廉策啊,你可得尽快击破陈国大军,引军赶到长勺、宁关一带布防啊。某猜想慕玄、牧侯爷怕是挡不住多久,我这也独木难支啊。”

    ……

    宁国城外,尘土飞扬,二十万汉军浩浩荡荡地铺展开来,战鼓之声震耳欲聋,响彻云霄。

    汉将昭苏策马立于阵前,其英姿飒爽,挥动手中的令旗,各路兵马随之而动。

    麾下八员大将尉迟驰、卫布仝、樊职阶、公孙止、徐宁、苏洵、曹知节、文奇,皆是英勇善战之辈,众将各领一军,分作数队,轮番向宁国城发起猛烈的攻势。尉迟驰、卫布仝指挥步兵结阵持盾,箭雨如织,掩护前锋突进;樊职阶亲自督战,麾下军卒扛着云梯、冲车齐上阵,誓要破城而入;公孙止指挥若定,灵活调度,使得攻势连绵不绝;徐宁与苏洵则各领一翼,左右合围,猛攻宁国城墙;曹知节、文奇,引军埋伏在赵军退路上。

    ……

    宁国城内,赵军主将慕玄,面对汉军如此强大的攻势,心中深知局势严峻。他的部队在新近的战役中遭受重创,士气低落,面对数倍于己的汉军,只能依托坚固的城墙,进行最后的抵抗。

    城墙上,赵军士兵们虽疲惫不堪,但仍咬紧牙关,以血肉之躯抵挡着如雨点般落下的箭矢和巨石。

    激战月余后,汉军仍然势不可挡,随着一轮又一轮的猛烈攻击,宁国的城墙终于不堪重负,轰然倒塌。

    见此情景,慕玄深知城已不保,当机立断,下令全军撤退,保存实力。赵军迅速撤离宁国,向着界山一带撤退,那里是他们最后的防线,身后则是关乎国家国都安危的长勺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