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李靖的部署
作者:请叫我不夜君   杨广重生记最新章节     
    杜如晦何许人?
    李靖还是清楚的,见杜如晦都如此说了,显然先前杨英已经下定决心了,只不过是听了自己的话之后有些犹豫。
    “陛下既然下定决心,那我们就商议商议该如何打!”
    房玄龄看了一眼杨英,随即开口道:
    “陛下当初意思,是借李将军回师的机会,趁势攻入山西拿下晋阳,截断李世民的归路,将其困死在草原。然后洛阳正面出兵吸引李唐的注意,将军再快速拿下河东之地,对李唐形成两面夹击之势.......”
    “此法倒是可行,只是为何陛下不传达军令?”李靖疑惑问道。
    见李靖有此一问,杜如晦忙不迭解释道:
    “陛下是想下令,被我和玄龄劝阻,将军也知道从洛阳到将军军中来回一趟捎着半月,多则一月,等将军接到军令,只怕战机早已不在。故此......”
    李进想想也是,有些疑惑的问道:
    “那如今朝廷又想如何出手?”
    杜如晦注意到李靖的用词变化,心中不满地看了一眼李靖,
    “陛下与我二人商议,决定先从巴蜀之地动手为上。”
    于是,李靖拿出了随身携带的地图,在几人面前展开,手指巴蜀之地说道:
    “自古入川,有水陆两道,水道从夷陵郡沿江水(长江)一路向西,进入巴东郡,再经酉水、汉水、绵水等支流进入巴东、巴西诸郡。陆路则是长安的褒斜道。”
    “现在的情况,我军只能一开水道进入巴蜀之地,所幸李唐水军未有水军,我军只需地方巴蜀的地方武装,,不过水道浪急滩险,我军想要安全通过怕是也难。”
    “与其行险进攻巴蜀,不如正面强攻函谷关,与李唐决战,一旦击溃李唐的军队,占据长安,巴蜀之地便可传檄而定。如此一来也省去不少麻烦。”
    听完李靖话的,杨英想想也是,先攻巴蜀固然是可以断了长安的紧急来源,到最后还是得和李唐正面决战,且常理居高临下,褒斜道在李世民进攻巴蜀是新近修复,长安与巴蜀往来支援相当方便。
    反观大隋,水道虽然快,却浪急滩险,无论是粮草转运还是军需人员补充都赶不上李唐的速度,一旦在巴蜀之地形成决战态势,不用多想失败必然是大隋一方。
    而用李靖的办法,选择在长安与李唐正面决战,双方的后勤保证基本差不多。
    李唐腹地世家林立,且关陇贵族多有掣肘,大隋却没有这方面担忧,两相比较之下,大隋纵然国力强不过李唐多少,少了掣肘,就算熬夜能熬赢李唐。
    让杨英唯一担心的是,长久的战争恐怕又会带来一波人口的锐减,届时草原再有异动,只怕是无力解决。
    “进攻长安却比进攻巴蜀省下许多麻烦,只是战事迁延日久,若是草原有异动,又该如何应对?”
    “陛下担忧的是,所以末将才对陛下放归阿史那心存疑虑。既然陛下放归阿史那自有深意,末将只想问问陛下,此事能有几成把握?”
    原本杨英倒是对放归阿史那的事情颇有信心,听房杜二人一番说辞,心中也不免有些忧虑,实话实说道:
    “不瞒将军说,此事朕还真没把握,药师,你看要不要召回阿史那?”
    “此时陛下若是召回阿史那,难免让人生疑。陛下不如这样,趁机扣下突利和契苾何力,暗中令阿史那整合突厥和铁勒诸部,一同出兵袭扰山西之地。”
    “待李唐出兵山西,我军再正面进攻函谷关,让李唐首尾不能相顾,到时李唐疲于应付,我军再派一军,沿着江水一路向西,攻占巴蜀之地。”
    “李唐无暇顾及巴蜀,我军便只需面对地方武装,如此一来,进攻巴蜀主力也会小上很多,待我军切断巴蜀进入长安的道路,再加上西域的裴矩,此时的长安便是一座孤城,到时候何愁李唐不平!”
    李靖话音一落,一旁的房杜二人不免连连赞叹,
    “妙.....此计甚妙!”
    “微臣赞同!”
    李靖的部署不仅精妙,而且还颇有深意,有一句话李靖没有说出来,
    那就是如果阿史那没有按照约定整合草原诸部袭扰山西,那么就没有必要进攻李唐,反而是应该先整肃内部,先解决阿史那和彻底平定草原诸部。
    当然阿史那会不会背叛杨英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内部不稳的情况下,无论是房杜或者是李靖都不会同意杨英对李唐动手。
    “那好,就按李将军的部署去办!”
    “这样吧,此事就交给药师来办,兵符就不用先交出,方便你暗中行事。朕这边即刻下令阿史那,按药师的意思行事。”
    “不过无故扣下前来朝贡的突利和契苾何力,只怕是有些不妥啊!”
    见杨英没有转过弯来,房玄龄不由笑说道:
    “李靖将军说是扣下二人,未必就要强制将二人留在洛阳,陛下近来不是甚是思念江都的生活,不妨携带二人共游江都,一来让这些蛮夷见识一下我大隋的富饶,二来嘛,嘿嘿......”
    杨英瞬间明白房玄龄的意思,看着一脸坏笑的房玄龄,笑说道:
    “哈哈哈!朕只道玄龄是正直之人,不想蔫坏起来,倒是不输小人!”
    “如此说来,陛下当要小心,蔫坏的玄龄卷着大隋的钱跑咯!”杜如晦一旁打趣道。
    哈哈哈哈!
    众人一阵大笑之后,杨英摆摆手,说道:
    “此事就如此定下,诸位爱卿先各自暗中行事。”
    “玄龄,你这边粮秣军需尽可能多的调集,实在不行就找些不听话的商人下手。”
    “陛下,这恐怕不好吧!”
    从商业发展中得到好处的房玄龄早就放下了对商人的偏见,听杨英要拿商人下手,忙不迭劝阻,
    “如此一来,只怕商人心寒,今后不在配合朝廷的政令,便就得不偿失了。”
    “陛下不如向这些商业借贷,等平定李唐之后如数奉还如何?”
    “如此就按玄龄说的办,”杨英继续提醒道,“平灭李唐之事只有君臣几人知道,切莫声张,一切等阿史那袭扰山西,我军正式宣战再说,找商人借贷一事也是如此。”
    “陛下提醒的是,微臣等自会小心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