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借粮
作者:开飞机的人   正德朱厚照为大明续命500年最新章节     
    混在人群中,亲眼见到鲁王府上下子嗣后代被反贼吊死在城头,当时差点一口气没有提上来。
    本意是想去京城寻求帮助,朱华劝住了他。
    “王爷,现如今皇帝陛下在宣府昏迷不醒人事,连个主持大局的人都没有。如果朝廷有人出来主事的话,就不会是如今这样的局面。”
    “唉!”朱阳铸苍老满是皱纹的面孔,双目已经失去了光泽。
    现在支撑他的就是希望反贼覆灭,报了他一家老小的仇。其他也就无他求,都70多岁已经可以埋入黄土的人了。
    顾士隆当上陕西四镇的军事总制之后,只是让人统计了一下4镇大致的粮草还有骑兵数量。
    看到粮草那小的可怜的数字,顾士隆罕见的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
    唯一欣慰的就是各种战车和拒马数量不少,都在去年宣府的大战当中看到了这几种东西的巨大作用。
    战时有战时的用处,平时也能方便,各军堡都有一定的数量。
    陛下让自己来筹措粮草的难度,可不比和小王子的人马打上一场来的简单。
    粮草在哪里,顾士隆大约知道一些什么地方有,皇帝也隐晦的提起过。
    可这不能用强,如何让他们把粮食自愿的拿出来才是伤脑筋的。
    10来万人马最少半年的粮草,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没有办法只得召集参谋部的人来商议对策。
    有人说去川府之地筹集,
    有人说去2湖地区筹集,
    有人说去山西地区筹集。
    有人说要朝廷户部赶紧拨调过来,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各位,陛下可没有给咱一两银子。”顾士隆看到这些年轻人高谈阔论,只的提醒大家。
    “侯爷,没有钱让去筹集粮草,那我们去借呢?”参谋薛振明呵呵一笑。“朝廷的夏税上来之后,就可以还掉,也就最多4,5个月的时间。”
    “只怕没有那么容易借到吧?”有人提出了疑问。
    “我们圣卫军的名声现在这9边各镇,应该不差吧,借一些粮问题应该不大。”
    “陛下那边如果......那就应该没有问题,可现在的情况,今时不同往日。”
    热闹的讨论声,一下子就戛然而止,气氛有点怪异起来。
    圣卫军最大的靠山,现在岌岌可危。
    3万人可没少担心,有些人甚至已经有了另投门户的念头!
    里面的头头脑脑不少人开始被人拉拢!
    顾士隆端着茶杯,在主位上扫视这些年轻人,轻声道:“陛下的身体情况,时好时坏的,你们也不必要那么悲观。征集的民间郎中,已经开始陆续的往宣府去了,肯定能药到病除。”
    “刚刚薛振明说的去借粮,等下拿我的条子,去找一些大户去问问情况!尽快!”
    “侯爷,10万人马的粮草,原来都有出处的,按理说我们不缺粮草啊!这又不是新征的兵马。”
    “这个是没有错,你们也知道。人马要操练,那个消耗是往日的好几倍。原来有6个月的粮草,现在只能用2个多月3个月的,还差一半呢。”
    这事大家都明白,边军的粮饷发放的不那么足。这操练次数多,如果连吃饭都成问题,饿着肚子的话,那还谈什么其他呢?
    他们圣卫军的粮饷的标准可是最高的。如果所有人的都按他们的标准来,这个粮草供给就是个很大的问题。
    “侯爷,是不是要对鞑靼人再次?”薛振明眼睛闪亮,伸长脖子问道。
    不少人把目光放在顾士隆身上,只要有战争,他们就有机会往上爬!
    粮食消耗这样大,那就不是一般的操练。
    操练为了什么?总不可能是为了要强身健体吧。
    不就是要对草原人动手。
    顾士隆摇头,这个消息暂时还是封锁的好。
    万一传出去,弄的天下皆知,让小王子有了防备那就不好了。
    “陛下清醒时让我总制陕西,其实就是按你们圣卫军的方法训练一些兵马,留下一些火种。以后对鞑靼人也能有个反制,要不每次都是挨打!”
    薛振明的气势肉眼可见的消失不见,兴致不高,怏怏道:“侯爷放心,操练包在我们身上。”
    顾士隆点头:“操练都交给李为华,你们可是出谋划策的人,我给你们的任务就是去筹集粮草!”
    “遵命,侯爷!”
    薛振明召集了整个参谋部的人,20多人分划分了几个地方,制定了目标。
    商量了一番之后,带着人马和顾士隆开具的借粮文书踏上了借粮之路。
    延安府,庆阳府,平凉府,凤翔府等地都安排了人。
    一路上风尘仆仆,敲开了一家家的高门大院,有的人会笑脸相迎,好言软语的委婉拒绝。
    有的人却是闭门不搭理你,放狗骂人的也有。
    半个月下来,粮没有借到半粒,气却是吃了个饱。
    垂头丧气的回来给顾士隆汇报。
    薛振明自从当了圣卫军之后所有的优越感,那种隐约升起的高人一等的感觉,这一次在这西北地界都被践踏的支离破碎。
    富户乡绅的嘴脸他算是见识到了,甚至心里好恶毒的想着,如果鞑靼人在过来烧杀,他碰到了也一定不会理这些人,让鞑靼人抢杀了最好。
    顾士隆笑着招呼了这些垂头丧气去借粮的人。
    “大家不必气馁,借粮之事有些草率。原来边军也干过这样的事情,有借无回,人家如今不借也情有可原!”
    “侯爷您说的有道理。我们这次出去听的最多的就是原来谁谁去借粮,之后就没有任何音信了的。”
    “这粮还是需要筹措的,而且还是只能附近,太远了,人吃马嚼的损耗也大,时间上也来不及。所以我换了一个方法,去找各地王爷,郡王还有每一府最有钱的2。3个人去借。”
    “去找王爷借粮?”
    “侯爷,王府行宫,只怕我们连门都敲不开。”
    “4镇附近有肃王,庆王,韩王,稍微远一点就是第一藩西安府的秦王,往南就是保宁府的寿王,成都府的蜀王。还有大大小小的郡王等,一家一万石,那也能够这次的粮草数目了。”
    对西北地界熟悉的人立刻就把这些给讲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