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金斧门秘境
作者:该昵称已被使用一万次   招安是不可能招安的最新章节     
    第二天,燕青将王小飞与李逵叫起,三人给屋主一些银两答谢过,继续赶路。
    从梁山到沂水县,路途说不上远,但一路上可以见到很多讨饭的乞丐,平民百姓生活困苦,只有在一些市镇,才能看到一点繁华的气象。
    每到王朝末年,自有天下凋敝,百业萧条。
    几日后,三人抵达了沂水县。
    他们没有直接去百丈村,而是跟着李逵,来到了沂岭的泗州大圣庵。
    庵后葬着李逵母亲的骨殖,三人事前买了纸钱,来此祭拜她老人家。
    李逵哭的很伤心。
    祭拜完毕后,李逵领着二人来到了百丈村。
    村外立着一个牌子,上面贴着李逵的通缉令。
    铁牛大怒,抡起朴刀便要将这牌子劈碎。
    燕青连忙伸手拦住,三言两语,平息了老李的怒火。
    三人绕村而行,找到一片密林,躲藏起来,从包袱里拿出干粮充饥。
    待到天色昏暗,夜深人静之际,三人才摸进村里。
    打枪的不要,悄悄滴进村。
    金旦旦老先生原住在百丈村背后的深山里面,在这里教导三个徒弟。
    其中一个顽劣弟子没有完成学业,中途辍学去了江州。
    老金把剩下的两个弟子培养出山后,便在百丈村内赁了一间屋子,住了下来。
    生活水平虽然不怎么样,但胜在平静安乐。
    李逵的师兄韩当、陈启,在江湖上混出名头后,都想将师傅接到自己身边,以报师恩。
    金旦旦拒绝了,只是告诉二人,赶紧给老子找几个徒孙!
    韩当、陈启不敢怠慢,韩当找了两个徒弟,陈启则带了一个。
    至于李逵,金旦旦选择放弃。
    韩当不想让师傅留下遗憾,连忙给李逵写信,还使了个小手段,在信中用自己收徒的数量优势,刺激李逵。
    李逵人虽不济,却极好面子,发动自己不怎么聪明的脑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虽然是靠骗,靠偷袭,来欺负行将就木的老同志。
    但是不得不说,人家的出发点是好的嘛。
    李逵按照韩当在书信中提到的位置,找到了师傅的住处。
    三人点好火把,开始敲门,只听一个清朗的声音问道:“谁呀?这么晚了。”
    “陈大哥,是我,铁牛呀!”
    门开了,原来是李逵的二师兄陈启,师兄弟相见,别有一番亲热。
    李逵忙把燕青、王小飞介绍给陈启认识,一阵寒暄之后,陈启把众人请入自己住的厢屋内。
    陈启告诉众人,师傅确实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现在在休息,不便打扰;大师兄韩当和他的徒弟在附近邻居家借宿。说完开始给三人准备饭食、收拾床铺,让三人先歇息一晚,有事明日再说。
    第二天,韩当、陈启、李逵,带着四个徒孙(里面有个假货小王),连同燕青一起,来到金老师傅的床边。
    李逵与师傅好久不见,连忙把便宜徒儿王小飞推出来,给师傅介绍。
    “徒孙拜见师祖!”王小飞声音洪亮,姿势到位。
    金旦旦此时只能躺在床上,头微微一侧,看见了李逵的“徒弟”。
    眼前这个青年,高大健壮,眉宇间透出一股英气,朝气蓬勃。
    金老师傅十分欣慰,连这天杀的李逵,都能找到这么优秀的徒弟,看来金斧门复兴有望啊!
    金旦旦的生命即将终结,有些老人比较敏感,能够预知自己的“日子”在哪一天。
    金师傅觉得,自己的大限不会太远,在这一天之前,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没有做。
    这些天,几位徒子徒孙都在身边,到了办这件事儿的时候了。
    在李逵他们到达百丈村的第三日,应金老师傅的吩咐,众人合力做了一个简单但结实的担架,抬着金旦旦进了后山。
    老金告诉大家,在百丈村的后山,有一处金斧门秘境。
    秘境每隔100年出现一次,就像钟表一样准时,十分神奇。
    今年,它将再次出现,据说它能给金斧门的弟子带来机缘。
    说得挺邪乎,大家将信将疑,但是老人家一定要大家伙去一趟,众人也不敢违背。
    走了整整一天,才到达老金说的地方。
    此处是一座石山,山前是一块巨石。
    老金叫韩当在巨石上踢三脚,再大喊一声“金斧郎君!”
    韩当觉得这个动作有些幼稚,但是师命难违,便照做了。
    踢完喊完后,奇异的事情发生了,石山开始抖动,山下竟然出现了一座门,山上也突然开了几个窗口。
    老金招呼大家进去,燕青问自己是不是不便进入,老金说没事,他巴不得有更多人进入这里呢。
    所有人都走了进来。
    大家惊奇地发现,这座石山被人为地掏空了,内部空间很大。
    阳光从窗口透入,汇集到一面巨大的石壁上,将其照亮,这面石壁很明显也是人工打磨的。
    壁上是一幅巨型神仙画,画着一名举斧劈天的刚猛男子,这便是金斧郎君!
    此时金旦旦开始介绍秘境的来历,苍老的声音在空间回荡,竟让人产生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根据咱们宗门的传说,凡入门弟子,均可在秘境打开后,来金斧郎君画像前观想,这对本门武功的修炼大有裨益!”
    所谓观想,说白了就是看,边看边想。
    于是金斧门众人开始欣赏这幅巨型画作,哎呀,你别说,这幅画画的还真是栩栩如生。
    王小飞前世是一名漫画家,绘画是他的专业,他欣赏画作,自然要比其他人看得深一些。
    一幅画的构图、着色、笔力、线条,都是有讲究的,当然最重要的是一幅画所展现出来的整体效果,俗称神韵。
    很多着名画家认为,神韵对一幅画来讲至关重要。
    所谓神韵,就是由事物的表象到意象的深化,它代表着画家的情感,代表着画家对于家国天下的思考。
    这就好比现在的影视剧,场面宏大,演员性感,但是观众看完后,一致痛骂烂片还钱。
    原因就是这些烂片放弃了神韵,放弃了思考,没有情感,非常空洞。
    金斧门秘境中的这幅画,在王小飞看来,就是一幅有神韵的佳作。
    就笔力、线条来说,并不出彩,甚至有些粗糙。
    但是这幅画展示了一种意境,它仿佛在讲一个故事:你这贼老天,老子就是看你不顺眼,老子今日要将你劈碎!
    王小飞越看,越觉得画的好,这劈天的金斧郎君,仿佛一名先驱,一位变革者,在思考,在控诉,在宣泄。
    突然,画面中的金斧郎君仿佛活过来了,转过头来,朝着王小飞笑了一下。
    咦,这是什么情况,是我的错觉吗?
    王小飞向周围众人看去,除了李逵之外,所有人都茫然地盯着壁画,没有啥特殊反应。
    李逵没有看画,而是蹲在地上看蚂蚁。
    王小飞又把注意力转向壁画,哎呀,这个金斧郎君怎么又动起来了?
    小飞哥吓坏了,这是什么情况,壁画成精了?
    “快两千年了,小伙子,可算把你给盼来了。”一个苍老的声音在王小飞脑海中响起。
    “你是金斧郎君?”王小飞试着给脑中的声音传话。
    “唉,一缕残魂而已。真是没有想到,在我彻底消散之前,居然能见到天地变数。”
    “天地变数,那是什么东西?”
    “小伙子,天地变数,指的就是你呀!”
    王小飞有些懵逼,今天又学到一个新名词,天地变数,aka梁山小飞哥。
    “金斧大仙,能不能跟我详细解释一下?”
    “所谓天地变数,意味着你能给这片天地带来新的变化,甚至有可能破开这天地桎梏!”
    听完解释,还是不太懂,天地桎梏又是什么东西?
    “小伙子,我显化的时间有限,今日便送你一番造化!”
    只见金斧郎君朝着画外一指,一道金线朝着王小飞飘来,进入他的体内。
    “有了这根金线,你修炼开天神功便事半功倍,一定要好好修炼,有些事情等你变强之后,自然会知晓!”
    王小飞突然发现,他竟能内视己身了,自己肚子里多了一根尺许长的金线。
    不知道会不会影响自己对于食物的消化。
    “等你把这根金线练出四根枝杈,再来此地寻我!”
    自此,传音完毕,壁画上的人物不再动弹。
    王小飞神色古怪,试着引动腹内的金线,但却没有任何动静。
    此时金旦旦发话了:“怎么样,你们观想的如何,有成果吗?”
    众人茫然摇头,王小飞也没有把刚才的古怪一幕说出来。
    金旦旦叹气道:“咱们金斧门的秘境从来就不靠谱,只是祖师爷传下来的规矩,又不能不做。”
    当下挥挥手,示意众人离开。
    走出石山后,山门、窗户又都自己合上了。
    回到百丈村的第二天,金老爷子溘然长逝,享年70岁。
    临终前,他念念不忘的,还是光大金斧门。
    众人和村子里的村民合力,将金老爷子安葬。
    大宋着名通缉犯李逵先生,为了避免出事,没能参加师傅的葬礼,只能躲在某一个角落默默垂泪。
    阿娘被老虎吃掉,大哥搬到了别处去,如今师傅也走了,强悍如李逵,也感受到了人世间深深的悲凉。
    燕青和王小飞一直陪着李逵,待葬礼完毕后,他们三人与韩当、陈启道别。
    韩当继承了老师的衣钵,现在已经是金斧门的新任掌门人。
    他告诉众人,自己将在河北保州地界,开立一个武馆,专门招收门人,将金斧门的武艺推广开来。
    众人如要来寻他,便可来保州,说完便辞别众人,带着两个徒弟上路了。
    陈启则告诉李逵,他决定加入河北巨寇田虎的造反团队。
    “二哥何不来我梁山,公明哥哥广纳天下豪杰,二哥上山后定可做一头领。”李逵有些不解。
    “唉,我在江湖上听说,宋江久有投奔朝廷之意,我对大宋朝廷失望透顶,只想寻个去处快活一世。”
    言下之意,上了梁山,就有可能为朝廷服务,我陈启可不愿意给这帮昏君奸臣卖命。
    对于宋江成天挂在嘴边的“诏安”,李逵自己也很有意见,便也不再强求,与二哥依依作别。
    师兄弟之间毕竟情谊深厚,陈启临走时,还不忘叮嘱李逵几句。
    “铁牛,他日宋江若要投降朝廷做官,你性子鲁莽,万万不可跟去;可以跑来来投奔我,或者去找大哥也行。”
    李逵谢过二哥,将陈启送出五里地。
    所谓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师兄弟二人皆眼含热泪,互道珍重,却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