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的典礼结束,李隆基还说要给她一个惊喜。
心月等了一会儿,发现她的几个妹妹们都来了。
杨玉环风姿明媚,几个姐妹也不差,如今看她们的锦衣华服,大概率都是被李隆基封了爵位了。
“姐姐!姐姐!”
心月在椅子上腼腆地笑道:“妹妹。”
“姐姐,这些日子不见你,姐姐都变得端庄大方了~”
“哈哈哈~”
心月羞涩的低头。
“妹妹,如今我已是贵妃,自然是要稳重一点,你们也是,不能给陛下丢脸呀~”
“是是是,姐姐说的是,如今多亏姐姐得陛下宠爱,我们姐妹几个都封了国夫人了!哈哈哈~”
三个妹妹眉开眼笑的,珠光宝气,话也说不停。
好一会儿,杨玉环才看见杨国忠。
就是这个杨国忠呀,坏了大事。
杨国忠上前挤到了心月的面前。
“妹妹!你看,我为你带来了家乡的荔枝啊!”
几个姐妹们也附和道:“是啊,姐姐,快尝一尝~”
杨国忠来到李隆基面前,恭敬地笑道:“陛下!陛下!臣为陛下和贵妃娘娘,献上家乡的荔枝~”
心月只是端庄地坐在李隆基身边。
李隆基笑道:“哦?力士啊,你去呈上来吧。”
高力士去拿的时候,心月脸色一般地说道:“堂哥,蒲州到长安一千多公里,运过来太费马匹了,以后就不要送过来了。”
杨国忠显然没有意料到自己妹妹会这么不给面子,一时间说不出话。“这....娘娘....”
心月打断了杨国忠的话:“你就说跑死了几匹马吧?”
杨国忠:“贵妃娘娘,臣只是想解一解娘娘的思乡之情.......”
心月:“我的思乡之情?不过是一点口腹罢了,我在陛下身边什么都有,过得极好,怎么?只是让我吃个水果,就要跑死几匹马,你猜民间,那些养马人会怎样说我?给我送荔枝来的跑马人又会怎样说我?”
说着说着,心月像是生气了一般。
李隆基看着心月如此,也不高兴了。
今日可是她的册封典礼啊,这些个妹妹不守规矩,这个弟弟也糊涂,难怪玉环这几年并没有那么想家呢,不过自己对她这么好,能给的都给她了,不想家也是正常的,父母也做不到这么宠她,给她这么多。
李隆基神色威严地说:“你的心意,朕和贵妃都明白,只是这样的事,以后都不要再做了。”
杨国忠身上浮起了冷汗。
“是,臣知道了。”
几个妹妹也有些害怕了。
在家里时,这位姐姐是最单纯,最不遵守规矩之人了,怎得如今成了贵妃,难道是贵气养人?竟然出了这样端庄大气的模样?这样贤惠的模样?
李隆基:“好了,见过贵妃便罢了,你们先回去吧。”
这哥姐见心月如此冷漠,也只能安静地退下。
“是,陛下。”
家人走后,李隆基揽住了皱着眉头生气的心月,温柔地安慰道:“是我不好,原想让你见见家人,开心一点,却没想到惹你不开心了。”
心月顺势握住了李隆基的手,眉目柔和地说:“陛下,臣妾家里没几个能干的,臣妾从小和他们相处,知道他们几斤几两,都是些只会哄人没本事的人,陛下不必为了臣妾提拔他们,免得坏了陛下的大事。”
李隆基心中感动万分,天下竟然还有这样好的美人,对自己没有所求,只求一份真心和爱。
此刻,大殿里已经只剩他们两人了。
奴才们都识相地退了出去。
李隆基紧紧地抱住心月。
“我的玉环,是这天下最好的贤妃。”
心月也抱着李隆基,娓娓道来。
“三郎,我自小就读圣贤书,将来不求大富大贵,只求自己问心无愧,为丈夫操持好家庭,尽力为百姓做好事。”
“如今我嫁给了三郎,嫁给了皇帝,成了三郎后宫中最尊贵的女人,我更是要以身作则,成为天下女人的典范,让三郎不再烦恼与琐事,安心从政治理天下,做好三郎的贤内助~”
“但我这辈子,做过最违规礼制的事情也是和三郎在一起,不过,我不后悔,这一定是我这辈子仅有的一次逾矩。”
李隆基善歌,善舞,文学造诣也高,是非常感性的人,听见玉环这样剖白,他感动的眼睛都红了,鼻子也有些湿润。
“玉环,有你是我的福气,你是我的夕阳红啊,没想到人到晚年,才遇到了自己真正心爱的人。”
“后宫佳丽三千,又岂能抵得过你一根手指头?”
心月温柔地亲了亲李隆基的脸颊。
“三郎,你不也是这世间最好的男人嘛?”
“嗯~”
李隆基揉了揉眼睛。
“不行,今天是大喜的日子,不能再这样煽情了。”
“来,把人叫进来,接着奏乐。”
心月被逗的有些想笑,“好~”
心月所住的这个宫殿,叫做华清宫,是李隆基特意命人新修建的,叫这个名字,当然是用来纪念当时两人定情的地方。
之后,李隆基天天住在了这里。
华清宫,也有了处理政务的偏殿,李隆基在华清宫享完乐,就可以去处理朝政。
只不过,他老了,终归不是,从前那样勤奋的料,每次处理一会儿,就想着休息,甚至看着奏折也会睡着。
这大唐的危机终究是要来临的。
因为大唐的机制已经烂透了。
第一,人才凋零。宰相李林甫不是什么好人,他会为了自己的权利排挤所有有能力的贤臣,张九龄就是如此被罢相回乡。
第二,制度漏洞。
节度使拥有的兵马太多了,安禄山三镇节度使兵力最低十几万,而宫廷御用军队廖廖几万,节度使反叛是迟早的事。
节度使是李旦那个孽子弄的,因为武周时期打的疆域太大,他没能力管不住,为了镇住这庞大的地理范围、复杂的国防形势以及边疆地区的特殊治理需求,就采取了节度使的机制。
这为大唐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第三,更是重中之重。
这皇帝不给力啊,年轻时还有威严,年轻时反叛,调动兵马,采用良将镇压叛变还是可以,但是李隆基他越老越不给力,这就真没有办法了。
最后大军压境了,人才凋零,主将只能派出一个腿脚残疾了的哥舒翰,谁能服这个老皇帝呀?
李亨后来登基平定叛乱,也是心累。
李亨到处寻找人才,将军陈玄礼,郭子仪等,尽心竭力用了五个月平定了叛乱。
但是大唐还是伤了根基,因为朝堂上全都是太上皇的旧人作怪,李亨没有心腹,不得不重用宦官,最后又出了宦官专权的新毛病,死的早,但他也是够努力了,至少平定了叛乱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