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滑坡实验
作者:爱笑男孩大队长   末世:漫漫回家路最新章节     
    两架无人直升机悬停在灰雾上空,正在把各自悬挂的灰色金属箱直接丢进灰雾里。
    除了负责保卫工作的士兵,所有人都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一幕。
    灰雾已经肆虐了半年之久,但因其对电子设备强烈的干扰和破坏性,相当长的时间里人类对于灰雾都是一无所知。唯一收获便是意外发现了宇宙射线和灰雾的联系从而得以提前预测灰雾的到来。
    但长期不计成本代价的实验也让科学家们发现了灰雾的一个特性。即,灰雾实际上是分为两层的。
    真正具有干扰破坏效果的是外层,也被称之为外壳。外壳的厚薄程度不一,最薄的只有不到十米,而最厚的能达到惊人的上百米。而外壳的厚度通常都与灰雾的规模和危险性有直接关系。
    外壳之内的区域被称为内核。内核里同样有轻微的干扰性,但大多数电子仪器都能承受。
    在李寄秋的帮助下,考察队找了五六天才在营地东边五十公里处发现这么一个规模较小、且危险性没那么高的灰雾。
    老规矩,考察队先派出悬挂了电子计时器的无人机飞到灰雾上空匀速放下计时器,用人海战术多次尝试来确定外壳的厚度。
    此处灰雾的外壳只有十五米,这是个好消息。
    从江为止那里,李寄秋得知了这几个月来国家的努力。为了获取灰雾内部第一手资料,科学家们可谓绞尽脑汁。
    人带着仪器进入是行不通的。科学家们也曾想给马、狗、牛等动物拴上牵引绳,再让它们拉着仪器进入灰雾内。但所有尝试均告失败,没有任何动物愿意靠近灰雾分毫。
    也曾想过用直升机吊着仪器慢慢放进去,但并不算快的下放速度让仪器往往还没穿过外壳就已经被破坏至失效了。
    最后的解决办法非常原始而有效。
    某支考察队在灰雾外修筑了一条长长的坡道,将实验仪器置于特制的板车上,板车后面用钢缆连接以便回收。再然后,就是让板车从坡顶一路冲进灰雾中。
    面对会让电子仪器失效的敌人,人类重拾起了重力和摩擦力。
    实验很成功,板车顺着坡道借助惯性以极快的速度一头扎进灰雾当中。五分钟后,人们通过钢缆绞盘将板车拉了回来。
    回收的采集仪器和板车已经不成样子,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高温破坏,且沾满了剧毒的液态氰化氢。
    处理完仪器上的毒物后,研究员发现仪器因为太过严重的破坏已经无法提取出任何信息了。
    但也并非毫无收获。
    这次实验的地方在沿海的射阳市。该市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气候的过渡区域,拥有面积高达700万亩的天然湿地,历史最高气温也只有36度。
    采集仪器上覆盖了材料研究院特制的橡胶,能耐零下100度的低温和400度的极高温。而仪器本身也是从航天部门调来,由可以在外太空极端环境下正常工作的特种材料制成。
    后来经过分析,至少需要2000度的高温才能把特制橡胶完全溶解。
    而液体的氰化氢从何而来则是个未解之谜。
    这次实验虽然没有收集到数据,但却成功证明了灰雾内部的环境和所在地完全是两码事。
    滑坡法在推广开来后,越来越多的考察队、地方以及军队都开始对自己附近的灰雾进行探索,而探查的结果却各不相同。
    在大部分灰雾中,极端异常的环境条件是常态。从上千度的高温到零下一百多度的严寒都属于司空见惯。时常还会出现板车和仪器浸透了有毒化学物质的情况,如同被丢进了由液态化学品构成的海洋里。
    由于仪器的损耗数量过于庞大,以至于后来官方不得不禁止初次探查未知灰雾就使用仪器,而是先用一块同等重量的铁块来进行首次探索。
    最让人们难以理解的有两个例子。
    案例一的铁块被拉出来后表面如同月球一般坑坑洼洼,面目全非。铁块和板车上满是半凝固的铁水。似乎经受了一场暴雨袭击,只不过这场暴雨下的不是水,而是液态的铁。
    案例二铁块则更加让人匪夷所思。整个铁块以及板车都已经严重地横向变形,仿佛被一只巨手轻而易举地向下按压挤扁。后经过物理学家的测算,这块铁除非被丢进万米深海才能达到这种压力变形。
    小部分相对没那么恶劣的灰雾内部也根本谈不上气候宜人,几乎都存在着不同强度的辐射。
    滑坡实验的发明虽然让灰雾更加扑朔迷离 ,但多少仍算是个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