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开始迁都
作者:法师小面包   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最新章节     
    自从楚国决定进攻巴蜀后,整个国家仿佛一台巨大的战争机器,开始迅速运转起来。

    在府库内,一箱箱的金银铜币源源不断地被运往大楚银行,换成一张张银票。紧接着,这些银票被用于向楚国各地的作坊下达大量订单。

    楚国开始疯狂囤积铁甲、兵戈、战刀等武器装备,同时还储备了大量的衣物、纱布、粮食以及高度酒精和糖等物资。

    其中,大部分订单被少府接手,只有约三分之一流入了楚国的各个工坊。

    然而,仅仅这三分之一的订单量,已经足以让那些工坊主们赚得盆满钵满。因此,楚国的工商业在无形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和发展。

    如今的少府已然与朝堂彻底割裂开来,摇身一变,成为了楚王室独有的私人宝库。

    从今往后,朝堂若想打造兵甲或其他器械,乃至购置粮食等物资,都必须掏出真金白银来购买,休想再如往昔一般只借不还。

    不过,熊章还算通情达理。

    他规定盐铁之利皆归朝堂所有,由少府代为管理和运营。而少府所获利润,则需尽数上交户部,少府自身仅能扣除因技术革新而产生的部分收益。

    面对如此局面,樊须即便心中有所不满,也只能无奈地捏着鼻子接受现实。

    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在权力的博弈面前,个人往往难以抗衡,更何况这个少府几乎就是全靠楚王一己之力打造,才有今日之规模。

    楚国这两年风调雨顺,粮食产量大增,但却很少有外流的情况出现。要么被楚国的百姓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要么就是被楚国的官府或者本土商贾大量收购,以充实仓库。

    在上次遭遇严重旱灾之后,户部尚书辛简与樊须一样,对府库中的粮食数量极为敏感。一旦发现粮食库存减少,他们便会感到极度不安。

    因此,户部要么直接派遣人员前往各国采购粮食,要么委托部分本土商贾帮忙代购。

    这两年,除了齐鲁两国处于战争状态之外,其他中原地区的国家大多保持着相对和平的态势。

    这种环境有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可以预计中原地区应该积累了相当数量的粮食储备。而且,由于市场供应充足,粮食价格相对较为合理。

    在短短数月内,来自各个国家的粮食源源不断地涌入楚国境内。这些粮食并没有进入楚国的仓库,而是分别运往了西陵郡和上庸郡。

    巫地守将宋宁已经得到了楚王熊章的王命,除了巫地的两万大军之外,还要求其在西陵招募五万新军进行编练,等候战机。

    理政殿大臣景琰已经秘密前往了上庸郡,跟着他一起的还有十万大军,这些军队都是景琰从郢都前往上庸郡途中招募的,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已经的百战老兵,稍加整训就有极强的战力。

    景琰带来的十万大军,再加上上庸郡原有的一万大军,合计就有十一万,这十一万人将会是入蜀的主力。

    景琰为了能让其成为讨伐巴蜀的主将,使出了浑身解数,甚至不惜在楚王熊章面前大打感情牌。

    楚王熊章对于景琰的心思,哪里会不明白,世袭罔替,与国同休,这八个字在实行军功授爵法之后,在楚人的影响实在太大了。

    几乎到了闻战则喜的地步。

    所以楚王熊章就打算成全景琰的心思。

    景氏当然是可以与国同休,但景氏是景氏,不是他景琰一脉。

    楚王章十六年夏,天气炎热,阳光灿烂。郢

    都,这座曾经繁华热闹的都城,此时却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忙碌的氛围。人们来来往往,行色匆匆,但他们所忙碌的并非是备战,而是筹备一场重大的迁移——迁都。

    如今,楚国的新都襄郢已经全面竣工,经过半年多的努力,郢都的众多部衙纷纷迁入新都。给那座崭新的城池带去了生机与活力。

    在楚王室中,昭后早已带领着楚王后嬴蓁以及熊章的一众夫人和子女,于月前离开郢都,踏上前往襄郢的旅途。

    此刻,或许已经到达了新都,进驻了新王宫,也不知道那些小家伙们还能不能适应。

    此时此刻,郢都的各部衙除了主官留守外,其余人员几乎全部撤离,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城池。

    整个楚王宫中,只剩下楚王熊章和他的王驾,显得格外冷清。

    “王上,迁都事宜已经全部完成,臣建议王驾和百官三日之后就启程前往新都。”总理大臣弥生恭敬地向楚王熊章禀报。

    随着迁都工作的顺利结束,楚国百官的家属们早已提前一步离开了郢都,纷纷踏上前往新家的路途,开始了新的生活。

    此时,楚王熊章正静静地站在楚王宫的宫墙之上,目光远眺着远处的广场。在那里,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这正是熊章特意设立的英灵碑。

    碑上所记载的,皆是自他继位以来,那些为了国家、为了他而英勇战死的英烈们的名字。

    这座树立英灵碑的广场极为宽广,但却没有军士在此守卫。因此,平日里总有许多人来到这里,有的是前来瞻仰一下英灵碑,缅怀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有的则是偷偷地用羡慕的眼光看着那座威严的楚王宫,心中充满了向往;还有一些人只是单纯地在这里闲逛,感受这热闹的气氛。

    但自从楚王下令陆续迁都的诏命以来,郢都就仿佛失去了灵魂一般,逐渐褪去繁华的外衣,变得萧瑟和寂寥起来,以前热闹非凡的广场,此刻也没有几个人愿意在此地逗留。

    “现在郢都还有多少人?”,熊章有些不舍地收回目光,转头看向弥生,轻声问道。

    弥生沉默片刻后回答:“自百官迁走之后,郢都的商贾们也开始陆续离开,如今城内人口应该在十五万左右吧……”他的声音略微低沉,带着一丝无奈与伤感。

    “只有十五万人了啊……”楚王熊章喃喃自语,眼中流露些许的感伤。

    曾经繁荣昌盛、人声鼎沸的郢都,如今却即将成为一座普通的大城。这座城邑见证了楚国的兴衰荣辱,但如今却只剩下寥寥无几的居民。

    一座城邑因政治而兴,又因政治而衰。

    楚王熊章不禁感慨万千,他想起了郢都曾经的辉煌岁月,那时这里车水马龙、繁花似锦,人声鼎沸,现在除了安静还是安静。

    不仅楚王熊章在感慨,一旁的总理大臣弥生同样在心中叹息。

    如今,看着郢都的凋零,他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惋惜。

    他当年入楚的时候,这郢都的人口也不过十来万,后来随着楚国的强大,郢都的人口快速的增长到了二十万,乃至巅峰时期的接近四十万,弥生是亲眼看着郢都一步步繁华起来的,现在眼看这座即将成为旧都的城邑开始沦为普通城邑,所以弥生心里也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