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民心所向,众望所归
作者:非非   外室只想原地躺平,你们惹她干嘛最新章节     
    大军兵分三路,从东、中和西三个方位去攻打大齐。

    战争开始不久,大盛就攻下大齐数个城池。

    一时间,大盛军队士气高涨,攻势锐不可当。

    捷报如雪片般纷纷传至京都。

    半个月后,罗诗杳收到一封家书。

    待她展信细读,方知罗氏一族已被调入征南大军之列。

    而这背后的缘由,竟是皇帝心怀仁慈,念一些罪臣往昔也曾对朝廷有过功绩,遂开恩,于朝堂之上颁下旨意,允许他们戴罪立功,以战功来抵偿昔日之过。

    若这场战争能够大获全胜,罗氏一族便可彻底洗脱罪臣那沉重的身份枷锁。

    罗诗杳读着这些字句,心中五味杂陈。

    既为原身家族有此转机而稍感宽慰,又深知战场凶险,担忧他们能否安然归来。

    不过,担心归担心,她觉得有这样的机会也挺好。

    诚然,严殊此前曾对她许下承诺,言明待他归来之后,定会凭借军功恳请皇帝赦免罗父之罪。

    先不说严殊当时是不是在给她画大饼,就算他诚心诚意,且最终得以成功。

    可是,以这样的途径获得赦免,终究是不光彩,难免会落人口实。

    即便抹去了罪臣之名,也难以抹去旁人心中那隐晦的轻视与鄙夷。

    如今罗家子弟亲赴战场,或依靠智谋,或仰仗武艺,从而换来赦免的机会。

    这样的方式,才能赢得真正的尊严,以后方能堂堂正正地站于众人面前。

    日子不咸不淡地过着,将军府内,众人谈论最多的,便是远在千里之外的战争。

    严殊身为沙场老将,精通兵法又有多年作战经验,他的功绩,自然是没得说。

    可令人大为意外的是,晋王这位自幼长于宫中的皇子,却在这场战争中脱颖而出。

    起初,他只是以监军的身份随军出征,众人皆以为他出身天家,从未真正领略过战争的残酷与复杂。

    此次随军,不过是走个过场,在军中镀镀金,为日后的政治资本添上一笔。

    谁知,在一场场大小战役中,晋王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智慧与果敢。

    他不再是众人眼中没有作战经验的少年王爷,而是成竹在胸、善于用人的谋略家。

    面对错综复杂的战场局势,他能冷静睿智的分析。

    无论是山川地形的巧妙利用,还是敌军兵力部署的精准剖析,亦或是奇袭战术的大胆构思。

    他皆能在关键时刻,提出独到的见解与策略,令军中那些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将领们刮目相看。

    他们纷纷意识到这位年轻的晋王绝非徒有其表,而是拥有着足以左右战局走向的非凡才能。

    他们对他的轻视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由衷的钦佩与尊重。

    而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太子。

    许是晋王在战场上的卓越表现太过耀眼,致使原本就缺乏沉稳的太子愈发心焦气躁,竟在这关键时期连连犯错。

    他竟敢私扣关乎民生福祉的修河巨款。因款项无着,筑堤官员被迫偷工减料。

    终于,在一场特大大暴雨降临时,那不符合标准的河堤瞬间垮塌,沿岸百姓惨遭水患肆虐,家园尽毁。

    不仅如此,他还强占一位美貌妇人入东宫,全然不顾纲常伦理与皇家颜面。

    其恶行并未就此终止,他竟然纵容手下将那妇人的丈夫乱棒打死。

    一桩桩一件件,哪里有半分储君应有的风范与德行?

    作为一国储君,太子全然辜负了大盛百姓对他的期许与尊崇,更将皇家的威严与体面践踏于脚下。

    朝堂之上,有刚正不阿的御史大义凛然地翻出诸多旧账,条条罪状皆有据可依,言辞恳切地参劾太子的种种不法行径。

    一时间,朝堂上下议论纷纷,舆论哗然。

    晋王在前方战场屡立战功,其声威如日中天,所到之处,百姓敬仰,将士拥戴。

    而太子却在后方倒行逆施,臭名远扬,他的名声与晋王相比,可谓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连一向对太子疼爱有加、寄予厚望的皇帝,也一改往日的慈父形象,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疾言厉色地斥责他肆意妄为、屡教不改,有辱皇家门楣。

    还责令他闭门思过,好好反省自己的过错。

    一个月后,皇帝在勤政殿同几位大臣议事,恰好收到来自前线的军报。

    展开细读之下,龙颜大悦,当着几位臣子的面,对晋王赞不绝口:“有勇有谋,不浮不躁,每临战事,指挥得当,屡屡切中敌军要害,令我军势如破竹,其功不可小觑。”

    语毕,又补充道:“朕诸多皇子之中,唯九皇子最肖朕!其果敢睿智、英武不凡之态,仿若朕之当年!”

    消息霎时传遍宫廷内外,高门大户。

    一时间,满朝上下人心惶惶,各种猜测纷至沓来。

    众人意识到,皇帝这一番盛赞,无疑是对晋王的高度认可与赏识,而与之相较,太子近来的种种劣迹斑斑,早已惹得皇帝心生不满。

    更甚者,不少人暗自思忖,皇帝恐怕已经动了废除太子的念头。

    朝堂上的官员们,或心怀忧虑,担心朝局动荡会影响自身的仕途与家族命运;

    或暗中盘算,欲在这风云变幻之际,提前站位,寻觅新的政治靠山。

    而那些围绕在太子身边的势力,则如热锅上的蚂蚁,焦急万分,试图寻找挽回局面的方法。

    然而,局势越发对太子一派不利。

    晋王不仅在战场指挥有方,尽显军事奇才,于外交领域,更是展现出卓绝的才华。

    他深入洞察大齐国情,对大齐的各方势力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外交斡旋。

    大到名门士族,他以丰厚的贸易利益与政治联盟承诺相诱,使其对大盛态度软化。

    小到普通百姓,他施予粮食救济、轻徭薄赋的政策愿景,赢取了民心所向,众望所归。

    此外,他还通过互市互利的经济合作,争取到了曾归附大齐的各部落的支持。

    使他们这些部落成为大盛在这场战争中的有力盟友,极大地拓展了大盛在边境地区的影响力与战略纵深。

    晋王治军严明,坚决禁止军队做出任何扰民之举。

    晋王赏罚分明,但凡立功的将士,他便当众嘉奖,赏赐金银财帛、晋升官职爵位。

    但凡违反军纪的将领,无论出身贵贱、他直接革职查办,毫不留情。

    这一系列恩威并施的举措,让他在大齐境内名声远播。

    百姓们传颂着他的仁慈与公正,将士们敬畏他的威严与睿智,就连敌军听闻他的事迹,也不禁对其心生忌惮与钦佩。

    他的故事,从遥远的南地一路辗转,传至京都。

    将军府,严悦与一群世家千金常常聚首。

    而她们议论得最多、最为热切的话题,便是这位晋王殿下。

    在她们的描绘中,晋王是那个面容俊朗如同神只下凡的小王爷。

    是那个身披盔甲指挥千军万马的小将军。

    亦是那个在外交场合巧舌如簧的谈判高手,不费一兵一卒便能化解危机、谋取利益。

    在这群天真烂漫、情窦初开的女孩们心里,晋王无疑成了她们心底深处最完美的夫君形象。

    罗诗杳置身于这样的氛围中,听得久了,竟也在不知不觉间隐隐有些盼望晋王的归来。

    这不仅是因为严悦她们时常将晋王挂在嘴边,便是在她收到的家书里,字里行间,满是对晋王的敬仰与感激。

    罗诗杳有些疑惑,他们口中那个近乎完美的晋王,真的就是自己所认识的那个人吗?

    记忆中的他,虽有几分不凡,但也未曾料到会在这场战争中绽放出如此耀眼的光芒。

    女孩们的话题很快转变到,大军究竟何时会班师回朝。

    罗诗杳听了,微微抬头望向那澄澈如洗的蓝天。

    时光悠悠,不知不觉间,两年半的光阴已经悄然流逝,而远方的大战也已经进入最后的扫尾阶段。

    这意味着,那些奔赴战场的人们,都即将踏上归程。

    想着想着,罗诗杳只觉一股困意袭来,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哈欠。

    她近来总是动不动就犯困。

    似乎越来越贪睡了,她暗自摇了摇头,起身,悄然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