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杨溪古道
作者:风疏竹   我是九世单传的天才幸运糖宝最新章节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我们在沅陵吃完猪脚粉后,就继续我们的旅程。

    我们一行人出了沅陵古城,搭船过河,向着西南出发。

    过了河后,看见如烟的远山和广阔的田野,田野中央有一条蜿蜒的古道,一直伸向远方。

    此时,正是清晨,太阳尚未出来,薄雾轻轻地飘浮在田野上方,显得十分神秘。

    古道两旁均有溪流,溪边种有许多水杉,此时正是初冬季节,水杉逐渐变黄变红,金黄、艳红、绿色的枝叶相互映衬,彩色缤纷。

    古道全石板铺成,窄处80分左右,宽处近1.4米,非常平整,非常好走。

    船夫告诉我和萧遥剑说:这就是杨溪古道,是秦始皇为南征百越而开辟的军事要道。

    我听了,心里咯噔了一下,想到:这条古道怎么我在现代时没有听过呢?

    听到萧遥剑说:原来是秦朝时修的路,怪不得石板路修得这么工整!

    萧遥剑说得不错,秦始皇一统江山后,为了巩固政权,对内制订了许多严苛的政策;对外积极实施防御,除了修建万里长城来抵御匈奴,还有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广修公路,最为后世津津乐道的当属“秦直道”。

    “秦直道”位于内蒙古、甘肃省和陕西省境内。

    秦灭亡后,朝代变换、沧海桑田,到了清代时,政治的中心移到中原腹地,这条古道一度被废弃,仅由当地民众使用;到了现代,在政清民和的社会环境下,秦直道,这条历经两千年不变的古道,引起人们的注意。

    “秦直道”最让后人感到惊奇的是,这条道路两千年来,一直寸草不生!

    经过一番考研查证,人们也知道了“秦直道”历两千年仍在的原因。

    据史书记载,秦立国后,秦始皇指派大将军蒙恬负责修建道路事项,这从侧面证实了秦朝时候的道路,首先是军需。

    大将军蒙恬负责修路,实行的是军事管理,人们不敢有任何怠慢,更加不敢偷工减料。

    开工前,蒙恬组织能工巧匠们商量后决定,在修路时,用熟土加碱的办法。

    熟土是指将建筑用土在高温下炒熟。

    为了保证不生杂草,更在熟土中加入了大量的碱,然后铺在路面上,再用人工夯实,经过这样的处理,路面上再也长不出草来!

    这样修路当然费工费力,据记载,单单“秦直道”的修建,前后耗费了足足两年半的时间。

    但是,古人将智慧,用于想万全之策,建的是千年之道!

    言归正传。

    在田野中,我们沿着古道前进,随着太阳出来,薄雾散去,在不远处,看见宽阔的沅江,原来我们一直都在沿着沅江走。

    从沅陵古城出发了约二个时辰,船夫指着沅江边一个突出的半岛,对我们说:看!那个位置就是黔中郡村。如果我们坐船沿沅江而下,在那个位置是一个大拐弯。

    萧遥剑说:我们又不是坐船顺流而下,那里有什么特别之处?

    船夫说:别小看这个在沅水大拐弯处的黔中郡村,这里三面环水,北靠丘陵,上蔽川黔,下障常岳,扼楚之咽喉,地理位置独特、风水气势非凡!当年秦始皇灭楚,就在这里置黔中郡,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萧遥剑说:想不到这里一个半岛,竟然有这样的历史!

    约莫到中午的时候,远远看见沅江边上有一座很大的城堡。

    船夫告诉我们,这是一座军屯城,普通百姓不可以随便进入。

    萧遥剑说:军屯城?

    船夫说:对!供应军需的地方。

    这个古军屯城遗址,到了现代还在,经过测量,东西长达1.5公里,有上中下三大巷,军屯城两头各有一个大榨油坊,在军屯城边的杨溪,还有4个水冲式碾米坊。

    我们看见军屯城时,只见沅江中有一条支流,从不远处的深山流出,而古道也从这里,沿着溪流上溯。

    船夫告诉我们,这条溪叫杨溪。

    话说起来,杨溪古道因杨溪而得名。

    至于我为什么从未听说过杨溪古道,原因有二:

    一者,杨溪古道在明代万历年间,人们基本上不走这条古道,这条古道上原本有一个杨溪驿,也因古道的废弃而废止。

    二者,现代的后世人们修建了五强溪水库,水库蓄水致水面升高,淹没了大部分的古道。

    时代不断变革,许多事物渐渐消失在岁月长河中。

    杨溪古道上,有跨过溪水的古桥,还有供路人避雨的小亭子,溪边有许多高大的梧桐树。

    正值初冬,梧桐树的叶子由绿转黄,在阳光的照耀下,树叶随风摇曳,熠熠生辉,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我们还在感叹这一路的风景时,古道将我们带进一个群山环抱的山谷之中。

    古道在山谷中穿行,溪流在古道旁哗哗而过。

    与山谷外的景色不同,越往山谷里走,植物更繁多、更茂盛、更翠绿,古道两边还有许多野果供采摘。

    时至中午时,家人们在溪边找了一处开阔地,支起炉灶煮食。

    吃完午饭,收拾好东西,我们就继续前行。

    下午约三点多的时光,我们到了荔溪口村。

    我们不知道的是,在荔溪口古镇,我们将有一段奇遇。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