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上鄀
作者:屏峰书生   宋国崛起最新章节     
    “宋卬现在应该在郜城如丧考妣吧。”
    推杯换盏之间,太子寿的面色微微有些泛红,不知不觉多说了两句推心置腹的话。
    在他看来,宋卬从这一刻开始,能多看见的每一次日出,都是因为他曹寿顾虑和鲁国的政治影响罢了。
    “等宋国被彻底打垮后,你就来本太子这里做事吧?”太子寿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在这条缝隙里看羊斟,仿佛比婀娜的美人都要吸引他:“你是沙滩里的金子,布囊里的锥子。仅仅做一个大夫的陪臣太屈才了。
    战事结束后,本太子就向君父举荐你为曹国的行人吧。
    这是个卿大夫的职位,没有封地可不行,你觉得封你在鞌城如何?
    以后你的后代子嗣将不再氏羊,而是以鞌为氏,你也不再是羊斟,而是鞌斟,鞌大夫,从此坐着大夫的轩车,头戴世家的缨冠,阔论言于朝堂,四佾舞于私门,食有羊羹,衣着锦缎。”
    行人!封地!世家!
    太子寿的招揽令羊勘的呼吸急促了起来,他甚至听得到自己怦然的心跳,鼻尖两端吐出的气息仿佛变得炽热起来。
    “斟定当效死!”羊斟激动着心,颤抖着手,被太子寿尽收眼底,嘴角抿出不易察觉的微笑。
    话刚出口,一阵萧瑟的秋风吹透帐帘,冷冷地拂过羊斟的脸颊,他狂热的头脑立马清醒回来。
    “这不过是镜中之花、水中之月。”羊斟的理智一瞬间归位:“我的把柄还在公子卬手里,只要我稍许忤逆,他就会把我打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至于太子寿欣赏的那个看似完美的方案,也是公子卬设下的陷阱。只要太子寿得意洋洋地执行这个计划,无疑会坠入公子卬精心布置的口袋中去,届时必定全军尽墨……”
    ……
    郜城。
    “晋兵业已退却得一干二净,曹国太子为什么还赖在济水南岸,不战不走呢?”武功百思不得其解:“大军久顿,消耗惊人,曹国太子在等什么呢?”
    “或许他预期中还有什么转机。”公子卬挖空心思地揣摩敌人的思路:“羊斟的假情报已然传递过去,曹国太子应该误以为我军孱弱不堪才是。
    对面依然按兵不动,很可能是他坚信腹中尚有计策未得售,或可极大削弱联军的力量。”
    “羊斟说,曹寿派出的使节有两个,如果东边是为了支开晋国盟军的话,那西边的会是什么呢?”戴立灵机一动:“莫非是旨在剥离鲁国的友军?那么能够威胁鲁国的会是谁呢?”
    “一国之患,无非内忧外患。当今鲁公是名副其实的制衡爱好者。
    庆父之子公孙敖势大时,鲁公扶持鲁庄公之子公子遂掣肘其人。公子遂渐成气候时,鲁公又扶持三桓以为内援。
    在这样小心翼翼的平衡手腕之下,鲁国产生内乱几乎是不可能的。”公子卬有一点没有点明,那就是帝王平衡术总有一天会玩脱的。鲁文公薨时,鲁国的政坛彻底崩坏,公子遂宰了他的嫡长子、嫡次子,三桓也彻底势大难制。
    “既然不是教唆内乱,曹寿大概打的是挑动外寇的主意吧。”武功思考时喜欢抚摸自己的鼻翼。
    “今年鲁国伐邾,邾国丧军,曹寿不大可能教唆邾人为之火中取栗。”公子卬回忆着历史的轨迹:“这个冬天,徐人将要带着淮夷讨伐鲁国的与国,莒国;公元前616年,长狄侨如入侵鲁国,在加上齐国,那么鲁人短期内的外患就有这三个吧。”
    想到这里,公子卬推测道:“曹寿很可能是预先制定了针对鲁国的谋略。”
    之前在他脑海里的大胆计划愈发具象化起来了。
    “梁丘方面已经确定了曹国旌旗、櫜旗的制式不变。”公子卬转向武功,用绝不含糊的语气道:“即日起,立刻打造曹国旌旗二十五具,櫜旗五丈高,将有大用。”
    ……
    上鄀(今湖北宜城东南)。
    大部分中原人并不知道,两年前楚王商臣悄咪咪地把国都从郢都迁到了这里。
    很遗憾,僖禄就是上述中原人之一,他先去了郢都才发现楚王商臣的巢穴不在故都,浪费了好些功夫,才绕道至上鄀。
    护随的武士抱怨道:“白白走了弯路,浪费时光,也浪费了路费。”
    然而僖禄不仅不恼恨,反而欣喜如狂。
    “僖大夫为何有欢愉之色。”武士不解道。
    “楚王为什么要把迁都的消息捂得这么紧,跟护崽子一般?”僖禄不仅不正面回答,反而抛出一个反问。
    随从的武人都百思不得其解,但作为曹国顶级的智谋之士,僖禄明显看得更远,他脑袋瓜子一转,立即看穿了楚王商臣的野望:“楚王迁都,是为了方便进取中原,吞并天下。”
    武士瞠目结舌,这样扯因果也行?僖禄缓缓揭开了答案。
    “一个国家的定都,需要考虑许多因素。
    首先,国都是楚王议政之所,必须驻扎足够的军队来拱卫他本人的安全。因为当初楚王的先考,楚成王就是因为在都城留的部队太少了,才给了时任太子的楚王以剪灭都城卫戍部队、弑君篡位的契机。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楚王商臣遂把尽可能多的士兵塞到他的都城里。”
    曹国武士是个思维敏捷,武艺拔群的人,漫长路途的交流下来,僖禄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属下,试图栽培他,启迪他,成为曹国的栋梁,因此各种决策都愿意与之分享思路、得失。
    “都城要供养多少军力呢?总不可能越多越好吧?”
    “当然。”僖禄确信地说道:“当初我们曹国还有大片领地的时候,就把全国二分之一的军队驻扎在都城,这样即使地方上的大夫联合起来谋反,国君也能从容不迫地镇压。”
    “供养这么多军队总是需要大量的粮草吧?”
    “不错。”不得不承认,僖禄越来越欣赏这个武士了:“因此,都城附近必须有辽阔的平原,肥沃的耕地,充足的野人,这样才能产出足以供养大军,以及为大军打造兵甲的匠人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