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党锢之祸
作者:画饼仙人   诸侯争霸最新章节     
    只能说身为一个掌权者,如果能够克制住自身的欲望,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地去勤政办公,这其实是一种很难得的宝贵品质。
    又怎么能说他们这是在贪恋权势呢?难不成那些认真负责、埋头苦干的打工人们,也全部都是苦心钻营的趋炎附势之徒不成?
    否则他们这些打工人们,还这么努力工作、认真负责干什么啊?是不是想要故意表现给领导们看。
    让领导们提拔和赏识他们这些人啊?反正公司又不是你们家的产业,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躺平摆烂呢?
    这很显然就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想法和观点,也不符合社会的主流三观,而且是无论古今中外,都是如此。要是大家人人都选择躺平摆烂了,那么国家和人类还怎么进步呢?
    总不能因为秦始皇嬴政的一贯风评不好,所以哪怕秦始皇嬴政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也一定要把他给说成是一个错误吧。
    另外掌权者们过于勤政负责,可能唯一的害处,就是对于他们本人的身体健康,都有些不太好了。
    又或者是掌权者本人的能力不行,所以才会做的越多,就错的越多,毕竟能力不行可是一个根本问题。
    但是就算秦始皇嬴政的风评再怎么不好,为人再怎么的残暴不仁,大概也没有人会真的认为秦始皇嬴政的能力不行吧?
    而卢生和侯生二人商量完的最后结果,就是一致地认为秦始皇嬴政这个人,实在是不怎么样啊。
    所以哪怕卢生和侯生二人,是真的有能力找到那种可以让人长生不老的仙药,也不愿意去为秦始皇嬴政寻找仙药了。
    而这不就又巧了吗,在汉武帝刘彻晚年的时候,其实也和秦始皇嬴政一样,没少四处求仙,寻找长生不老之术。
    太史公司马迁在这里,假借卢生和侯生二人之口这么说,其实也是在规劝汉武帝刘彻。
    就以汉武帝刘彻和秦始皇嬴政二人,那相差仿佛的所作所为来看,即使是这个世界上有真正掌握了长生不老之术的仙人。
    对方也会向当初对待秦始皇嬴政那样,去对待现在的汉武帝刘彻,别说是他们没有长生不老的仙药了。
    就算是真的有可以让人长生不老的仙药,人家也肯定不会给你们这种暴君吃啊,人家自己吃了难道不好么?
    想来这也正是太史公司马迁,特意在《史记·秦始皇本纪》当中,记载下了这件事情的目的所在吧。
    然后就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同样也是被太史公司马迁,给记录在了《史记》当中的民间谶语了。
    很难说这句谶语,到底是在什么时候流传开来的,但是可以确定的只有一点,那就是这句所谓的谶语。
    从来都没有传到秦始皇嬴政的耳朵里面去,否则以秦始皇嬴政在太史公司马迁《史记》里面所表现出来的残暴。
    那还不把整个楚地的原楚国百姓们,全部都给屠杀殆尽啊,到时候楚国连一户都剩不下了,还拿什么去亡秦啊?
    所以从这一点就能够看出,这句所谓的谶语,要么就是根本就没有流传出去过,可是一个都没有大规模流传出去的谶语。
    又怎么能够验证其真实性,证明它就是一句真正的谶语呢?要么就同样也是后世之人,根据已经发生了的真实情况。
    而特意编造出来的一个所谓的民间谶语,再加上正好西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又都能和楚人沾一点边。
    这一下子不就让这句所谓的民间谶语,变得十分有预见性了吗,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一般。
    但实际上呢,都是后世之人故意伪造出来的罢了,甚至包括后世很多的所谓民间谶语,以及《推背图》和《烧饼歌》等带有预言性质的文章。
    也大都是如此创作出来的作品,倒也不是说今人随便说出来的一句话,就一定不会暗合未来事物的某种发展可能。
    只是这种可能性本来就已经是极低的概率了,又怎么可能会真的那么巧合的把这句准确的预言,给顺利的流传下去呢。
    毕竟所谓的谶语,也大都是口耳相传的流言蜚语罢了,不知道这些谶语从何处而来,也不知道这些谶语从何处而止。
    连有没有人从中添油加醋,甚至删改添加过某些内容,都没有人知道,又如何能够保证其始终如一的真实性呢?
    至于所谓的《推背图》和《烧饼歌》等带有预言性质的文章,虽然已经有了纸张这样一个明确的文字记录载体。
    但是这些所谓的带有预言性质的文章,连到底是不是文章上面署名的那个作者本人,所创作出来的文章都不一定呢。
    因为正常的人类,是绝对不可能会拥有预知未来的能力的,那已经属于玄幻小说故事的范畴了。
    和强调严肃真实的历史,根本就不搭调,所以那些所谓的带有预言性质的文章,也不过就是后人伪托所作的罢了。
    只要是稍微有那么一点点辨识能力的人,恐怕都不会相信这些所谓的民间谶语和带有预言性质的文章。
    不过考虑到这是太史公司马迁所写的《史记》,似乎这一切也就都变得不是那么奇怪了呢。
    毕竟连力量超人的神秘大力士和人龙混血儿都已经出现了,更有单人步战斩杀数百名精锐骑兵的绝世猛人。
    再多出来几个荒诞不经的民间谶语,以及可以预知未来、帮助别人实现长生不老的神仙,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而就是留侯张良,这样一个刚刚才密谋刺杀过秦始皇嬴政的幕后主使,却依然还有余力去包庇刚刚犯下了杀人罪的项伯。
    由此也可见,秦始皇嬴政对于秦国地方上的控制力,到底是有多么的不足了,地方上对于秦始皇嬴政。
    说是阳奉阴违、置若罔闻都不差分毫了,实实在在地表演了一下,什么叫做封建统治时期的皇权不下乡。
    明明秦始皇嬴政都已经被人给行刺了,下令全国来通缉刺杀秦始皇嬴政的刺客,却完全都抓不到留侯张良任何的蛛丝马迹。
    而且这种事情,也并不是只有秦朝才有的孤例,像是后世之中东汉时期的‘党锢之祸’,就也同样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党锢之祸’发生在东汉王朝末年,汉桓帝刘志和汉灵帝刘宏的统治时期,当时的士大夫和贵族等阶级。
    对宦官乱政的现象十分的不满,就与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发生了党争,这个事件也因为宦官集团以“党人”的罪名。
    禁锢士人终身而得名,前后总共发生过两次‘党锢之祸’,但是这两次‘党锢之祸’最后都是以反宦官集团。
    也就是士大夫和贵族等阶级的失败而告终,反对宦官的士大夫集团,也因此而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党人被残酷镇压。
    当时的言论以及日后的史学家们,也大都多同情士大夫和贵族等阶级一党,并认为‘党锢之祸’伤及到了汉朝的根本。
    为日后的黄巾之乱和东汉王朝的最终灭亡,提前埋下了一个伏笔,而也就是在‘党锢之祸’中。
    那些在与宦官集团斗争失败了的士大夫和贵族们,虽然没有成功地扳倒宦官集团,但是他们每个人本身就很有声望。
    是士人当中的领袖级人物,连当时朝中的那些大臣们,自公卿以下,都要畏惧被他们这些士人领袖的指责贬损。
    甚至还要亲自登门,去拜访他们这些所谓的士人领袖才行,否则就要遭到这些所谓士人领袖们的批评。
    等到这些士人领袖们和贵族阶级一起,向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开战之后,这些士人领袖们的声望就更加的高了。
    以至于到了后来,虽然这些党人们,在与宦官集团的斗争中失败了,并且还遭受到了宦官集团的通缉和追杀。
    但是东汉王朝的地方世家大族,却普遍都是非常的同情这些党人们,甚至愿意冒着被东汉王朝的官府抄家灭门的风险。
    去包庇和收留这些党人们以及党人的亲属,无论这些党人们走到了哪里,都一定会受到当地世家大族的热情接待。
    由此也可见,当地方上的世家大族团结起来的时候,哪怕是面对着皇帝下达的命令,他们也完全是可听可不听的。
    只要不是公开揭竿而起的造反,就算是面对皇帝下达的命令阳奉阴违了一下,皇帝也多半不能拿他们怎么样。
    毕竟哪怕是贵为皇帝,在施政治理地方的时候,其实也还是要依仗这些地方上世家大族的配合。
    这就是地方上世家大族的底气之所在,而当初的东吴大帝孙权,在武陵从事樊胄联合五溪蛮夷发动叛乱的时候。
    以当时东吴政权的军事体量来说,恐怕随便选择一名东吴政权之中的大将,再带上一支还算精锐的军队。
    就完全可以轻松地剿灭武陵从事樊胄,联合五溪蛮夷发动的叛乱了,毕竟这种小规模的叛乱,对于偌大的东吴政权来说。
    也不过就是一个小小的疥癣之疾罢了,完全就是一件不值一提的事情,东吴政权有那么多骁勇善战的大将。
    东吴大帝孙权随便派遣哪一位将军前去,还能够平定不了区区一个武陵从事樊胄联合五溪蛮夷发动的叛乱啊。
    按照常理来说,这样的一个作战任务,是无论如何应该也轮不到他潘濬,一个刚刚才从蜀汉政权,投降到了他们东吴政权这边的文官。
    去负责这样的一个平叛任务的,否则东吴政权那么多骁勇善战的将军们,岂不是都成了一个摆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