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东吴大帝孙权,在这样一个看似平平无奇的平叛任务上,却偏偏点了刚刚才投降过来的蜀汉政权降臣潘濬的将。
除了有潘濬是武陵当地人,可能会相对要更加的熟悉武陵地区地理的原因在,但是这也绝对不是什么主要原因。
因为第一点,武陵从事樊胄联合五溪蛮夷发动的叛乱,对于东吴大帝孙权来说,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问题。
需要东吴大帝孙权如此的慎重对待,甚至如果东吴大帝孙权真的特别重视武陵从事樊胄联合五溪蛮夷发动的叛乱。
那么东吴大帝孙权,也就不会特意指派这位刚刚才从蜀汉政权,投降到他们东吴政权的降臣潘濬去平叛了。
而是直接调派一名东吴大帝孙权的心腹大将,让那名东吴政权的大将带兵前去平叛,岂不是万无一失。
何苦要去承担这个潘濬阵前倒戈的风险呢,所以这必然是在东吴大帝孙权认为非常的有把握。
完全不用担心潘濬会阵前倒戈,帮助武陵从事樊胄和五溪蛮夷一起发动叛乱,或者说就算潘濬阵前倒戈了。
东吴大帝孙权也有充足的信心,可以轻松的平定潘濬、武陵从事樊胄和五溪蛮夷他们这一次发动的叛乱。
甚至在全部都是东吴政权将士们的军中,潘濬就算是想要阵前倒戈,可能都完全倒戈不了。
所以东吴大帝孙权,才会放心地用这一次平定武陵从事樊胄联合五溪蛮夷发动的叛乱任务,来试探了一下这个潘濬。
第二点,虽然潘濬是武陵人士不假,相比起其他的东吴将领们来,可能也确实是要更加的熟悉武陵地区的地形地貌。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难不成整个荆州地区,就只有他潘濬一个武陵人了吗?别的东吴政权将领们。
就不能多带几个熟悉武陵地区地理的向导吗?甚至说不定那些向导们,比潘濬这个本地人,还要了解武陵地区的地理呢。
而且就算是东吴大帝孙权,想要借助潘濬这个武陵本地人,更加熟悉武陵地区地形地貌的优势。
也完全可以只让潘濬,在东吴政权的平叛军队中挂上一个职务,然后再另择一位东吴政权的上将为主将。
以潘濬为副将,这样一来既能够保证平叛工作的万无一失,又能够发挥出潘濬熟悉武陵地区地理的优势。
这不就是两全其美了吗?所以东吴大帝孙权,故意如此而为之,是不是也有要借此机会,逼迫潘濬给他们东吴政权。
来立一个投名状的意思呢?毕竟如此一来,潘濬可就在镇压武陵从事樊胄联合五溪蛮夷发动的叛乱过程中。
无可避免的沾上了自己昔日里在蜀汉政权同僚的鲜血,这可就和当初潘濬迫于无奈之下,又被东吴大帝孙权以礼相待。
才选择投降了东吴大帝孙权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了,潘濬在平定自己昔日里在蜀汉政权的同僚。
武陵从事樊胄联合五溪蛮夷发动的叛乱时,杀掉的自己昔日里在蜀汉政权的同僚数量越多。
就会越发的显现出,潘濬当初趴在床上痛哭流涕,坚决不向东吴政权投降,一直等到东吴大帝孙权亲自登门前来安慰他。
潘濬才勉为其难的向东吴大帝孙权投降的表现,到底是有多么的虚情假意了,简直就是把虚伪两个字。
给明晃晃的刻在了潘濬的脸上,否则为何潘濬前脚还在痛哭流涕的,伤感蜀汉昭烈帝刘备丢掉了荆州地区这个战略要地。
甚至连向东吴大帝孙权投降都不愿意,结果等到后脚潘濬投降了东吴大帝孙权之后,就立马撕下了自己伪善的面具。
对着自己昔日里在蜀汉政权的那些同僚们,漏出了自己尖利的爪牙,反手就杀起了自己昔日里在蜀汉政权的那些同僚们。
可以说是毫不留情,这样一个前后表现反差如此之大的人,又怎么能不让人相信,潘濬之前痛哭流涕的表现。
全部都是潘濬装模作样,故意在东吴大帝孙权面前演出来的呢?为的就是要显现出他潘濬的与众不同。
以及潘濬对于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忠心耿耿,而且潘濬还能通过这场政治作秀,来变相的抬高自身的声望。
同时也让潘濬未来的主公东吴大帝孙权,以后能够对“品行高洁”的潘濬高看一眼,然后再重用潘濬。
但是很明显,潘濬的套路虽然不少,可是人家东吴大帝孙权的道行同样也很深,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
就潘濬这么点小把戏,就算是能够瞒得过别人,又怎么能瞒得过同样精于此道的东吴大帝孙权呢?
甚至要是论起厚黑来,以东吴大帝孙权的城府之深厚、心思之深沉,也绝对要在潘濬之上。
只是一来潘濬这个人,也确实是十分的有能力,这一点从以善于识人而闻名的蜀汉昭烈帝刘备。
都非常的重用潘濬这个人,就可见一斑了,而且潘濬在年轻的时候,也素有贤名,是一名能臣。
再加上在潘濬担任蜀汉政权的荆州治中从事的时候,也成功的把整个荆州地区,都给治理是的井井有条。
二来就是潘濬这个人,长期担任蜀汉政权在荆州的治中从事,管理整个荆州地区的大小事务。
是蜀汉政权在荆州地区,自关羽以下的真正意义上的高层二把手,再加上潘濬又是荆州地区本地士族的代表人物。
这样的一个有着真才实学的人才,又有着当地士族代表人物的特殊背景,就算是东吴大帝孙权。
看出来了潘濬的痛哭流涕、拒不投降,肯定是有不少的表演成分,那又能怎么样呢?东吴大帝孙权还不是得陪着潘濬。
一起开开心心的把这一场君贤臣忠的大戏演完,否则要是得不到荆州地区本地士族们的支持。
那以后荆州地区在东吴政权的治理下,还想不想要长治久安了啊?这都是摆在东吴大帝孙权眼前最现实的问题。
所以不管东吴大帝孙权愿不愿意,为了尽快完成对于蜀汉政权在荆州地区的那些地盘的占领。
那么东吴大帝孙权,就必须要尽快取得潘濬,这个前蜀汉政权在荆州地区二号人物的支持下才行。
而想要取得潘濬这个前蜀汉政权,在荆州地区二号人物的支持下,那东吴大帝孙权就必须要陪潘濬演好这场君圣臣贤的大戏。
以东吴大帝孙权的城府,就算是让东吴大帝孙权,礼贤下士的亲自登门去请潘濬,也完全不是一个问题。
甚至如果有必要,让东吴大帝孙权亲自去为潘濬牵马,都不是不行,只要潘濬有这个价值就行。
但是东吴大帝孙权这么干了,不代表潘濬就真的不用付出任何代价了,虽然潘濬在投降了东吴大帝孙权之后。
就马上为东吴大帝孙权,送上了一份大礼,把蜀汉政权在荆州地区的军事部署,全部都详细地告诉了东吴大帝孙权。
帮助东吴政权,快速地占领了原本属于蜀汉政权的那些荆州地区的土地,但是这很明显还无法让东吴大帝孙权彻底满意。
因为这些只代表了潘濬原来身份的诚意,对于东吴大帝孙权而言,潘濬这个身份背景特殊的人,同样也很有价值。
所以在蜀汉政权的旧臣,武陵从事樊胄联合五溪蛮夷发动了叛乱之后,东吴大帝孙权也不去问别人。
就专门去问潘濬的意见,其实就是在故意逼迫潘濬表态,而潘濬也果然没有让东吴大帝孙权失望。
十分上道的主动接下了这个看似是名为平叛,但是实则就是充当了东吴大帝孙权的屠刀。
并且去主动的屠戮,潘濬昔日里在蜀汉政权那些同僚们的投名状任务,只有这样潘濬才能够赢得东吴大帝孙权的信任。
成为一个真正的东吴政权臣子,而在潘濬平叛的过程中,大概潘濬也不是没有想过要稍微反抗一下。
劝降那些自己昔日里在蜀汉政权同僚们,这样一来至少能让潘濬以后的名声稍微好听一些。
最起码也可以解释说,潘濬主动接下了这个平叛任务,其实是为了要保住自己昔日里在蜀汉政权那些同僚们的性命啊。
只可惜潘濬昔日里在蜀汉政权的那些同僚们,对于蜀汉昭烈帝刘备都太忠诚了,宁愿战死也不向东吴大帝孙权投降。
让潘濬的小算计彻底的成了空,给后世之人留下来了一个,前后表现反差的如同天壤之别的光荣历史记录。
生动形象的展示了潘濬的虚情假意和两面三刀,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虽然这样一来让潘濬的名声臭掉了。
但是潘濬对于自己昔日里,在蜀汉政权那些同僚们的无情屠戮,同样也让潘濬赢得了东吴大帝孙权的信任。
再加上潘濬本身就又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自此以后潘濬自然是在东吴政权中混的风生水起、平步青云。
以至于日后在东吴政权中位高权重的潘濬,居然得到了一个为尊者讳的史书春秋笔法优待,居然还真的就让潘濬在后世之中有了一个还算不错的名声。
但是这样一来,亲手屠戮过自己昔日里,在蜀汉政权那些同僚们潘濬,回头路也就彻底的没了。
再想要等着蜀汉昭烈帝刘备打回荆州来,再重新投降蜀汉昭烈帝刘备,那也就是一件不大可能的事情了。
毕竟迫于无奈的投降,和投降之后马上就掉转枪口,大肆屠杀那些勇于反抗的旧日同僚,可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所以潘濬也只能是从此一条道跟着东吴大帝孙权走到黑了,这也正是投名状的厉害之处,可以说就是专门用来断别人后路的毒计。